第261章 诸侯会盟
三月流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1章 诸侯会盟,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三月流雪,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261章 诸侯会盟
(这两章不好分,一起发,4300字)
鲍信素与曹操交好,深服曹操之能。
原本他觉得,想要指挥诸侯联军打败董卓,只有曹操才有这个能力。
但现在张新来了,他又觉得......
好像张新确实是要靠谱一点哈。
于是他便赞同了曹操的意见。
二人说完,众诸侯无人应答。
场面一度陷入尴尬。
王匡左右扫视,起身说道:“我以为,袁公本初四世三公,名门之后,又是天下楷模,可为盟主。”
今日在场的有三个‘袁公’,王匡作为袁绍的头号狗腿,不敢直呼其名,便以‘袁公本初’代替。
“公节之言有理。”山阳太守袁遗连忙表态。
都是老袁家的人,他自然要帮着袁绍。
“是啊是啊。”
桥瑁紧随其后。
见王匡、袁遗、桥瑁三人表态,张邈、刘岱、孔伷等党人诸侯也纷纷附和。
韩馥低眉不语。
袁术垮起个批脸。
我不是四世三公啊?
我到底是不是四世三公啊?
除开张新、袁绍两个当事人,以及没有表态的韩馥、袁术。
其余九个人中,推举张新做盟主的有两个,袁绍七个。
“诸君且听我言。”
曹操沉声道:“董卓身经百战,乃西凉宿将也,如今更是坐拥精锐十余万。”
“我等义军虽然兵多,但却不精,需得名将统帅,方能与之相抗。”
曹操环顾四周,“若论战场统帅,在场诸君,谁人能出宣威侯之右?”
“这......”
众诸侯一时无言。
袁绍闻言微微色变。
曹阿瞒!
你啥时候和那个反贼玩一块去了?
“阿瞒言之有理。”
站在袁绍身后的许攸突然开口道。
袁绍不可置信的看向许攸。
你也叛变了?
“但是......”
许攸给了袁绍一个放心的眼神,微微一笑。
“袁氏四世三公,名满天下。”
许攸侃侃而谈,“若以本初为盟主,振臂一呼,则天下豪杰志士必来归附,雒阳之内,亦可号召百官公卿响应。”
“如此,事半功倍,大事可成矣!”
“是啊是啊。”
王匡等诸侯连忙表示赞同。
“子远此言大谬!”
曹操据理力争,“击败董卓,靠的是详略得当,靠的是精兵猛将,名望只是锦上添花罢了。”
“否则我等何至于被那董卓赶出雒阳?”
此言一出,在场诸侯一片哗然。
在场之人大半都是董卓放出来的,曹操这话简直是在打他们的脸。
偏偏这个又是事实,他们无法反驳。
“现在的小黑胖子,确实是个汉室忠臣。”
张新饶有兴致的看着曹操舌战群雄,心中暗道:“可惜,他还没看出袁绍等人的不臣之心。”
“阿瞒你又急,我有说宣威侯不行吗?”
许攸连忙打了个圆场,看向张新,“宣威侯虽然年轻了点,但确实能能征善战,依在下之见,宣威侯可为副盟主。”
“日后进军之事,皆由本初与宣威侯商议之后,再行下令,如何?”
袁绍皱眉,看向许攸。
你怎么让他做副盟主?这不是分我的权么?
许攸看着他:话都说到这个地步了,你不拉拢一下?
咱们这边就他能打,万一人家觉得委屈,跑到对面去咋办?
袁绍点点头。
也是。
众诸侯交换了一番眼神,同意了许攸的建议。
只要盟主是党人就行。
盟主与副盟主,表面上只有一字之差,实际上却是天差地别。
打赢了,功劳是盟主的,副盟主得往后靠。
打输了,第一个背锅的就是副盟主。
让张新做副盟主,既能拉拢一个打手,又能多一个背锅的,何乐而不为呢?
曹操无奈,只能将目光投向张新。
“宣威侯以为如何?”
“我没意见。”
张新微微一笑。
众诸侯闻言松了口气。
他们最怕的就是张新年轻气盛,非要来争盟主之位。
给他吧,这不可能。
不给,又怕他带兵跑了。
若是跑回青州也就算了,可若是跑到董卓那边去,那可真就完犊子了。
“不过......”
张新话锋一转,看向袁绍,“我没记错的话,本初兄现在的官职,是渤海太守吧?”
“是。”袁绍顿感不妙。
袁遗察觉到张新想拿官职说事,忙道:“诸侯会盟,各举义兵,我等皆是为国家效力,无有高下之分。”
“伯业之言有理。”
张新心中冷笑,嘴上却道:“然我身为大汉上卿,却要听命于一郡太守,如此似乎不妥吧?”
卫将军金印紫绶,位列上卿,是大汉帝国的第四号武官。
而太守......
有一百多个呢。
袁遗一句话就想把差距抹平?
想屁吃。
“宣威侯勿虑。”
王匡拿出他们早就商议好的方案,“我等可联名,表盟主为车骑将军,兼领司隶校尉。”
这就叫上盟主了?
张新翻了个白眼。
“董卓会同意?”
王匡哽住。
这不就是找个名头么?
董卓又不傻,他怎么可能会同意嘛。
“宣威侯,国难当头,便宜行事嘛......”众诸侯开口劝道。
正常来说,一个人要获得官职,大致需要三步。
第一步,上表,也就是上奏。
这一步通常都是旁人来,自表的也有,但很少。
比如刘虞举荐张新做渔阳太守,张新给部下请封之类的。
第二步,朝廷收到奏表后,商议讨论。
第三步,下发圣旨,正式任命。
而所谓的‘表’,就是只走第一步。
比如众人写一道奏表,举荐袁绍为车骑将军,然后就不管了。
无论这道奏表送没送到朝廷,朝廷同不同意,反正我袁绍就是车骑将军了。
怎么地吧!
正是因为袁绍开了这个口子,才正式拉开了诸侯争霸的序幕。
我打下一个郡,就可以找个人来,表我为太守。
我麾下的将领,我也可以表他们为某某将军。
反正写奏表的笔墨又花不了几个钱。
什么?你觉得这样不好?
你看看人家袁本初,天下楷模都这么做,有什么问题吗?
许多人都认为是董卓迁都、李郭祸乱,才让汉室威严扫地。
实际上,自从讨董之时,袁绍自号车骑将军的那一刻开始,汉室就已经没有威严了。
各州郡都能自行任命太守将军了,朝廷还有什么用?
“尔等是说......”
张新拍案而起,面色阴沉。
“国难当头之际,义军汇聚之时,第一件事不是讨贼,而是自封官职么!”
不然呢?
众诸侯闻言翻了个白眼。
你了不起,你清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