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幽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2章 大宁暗流:贸易、垦荒与外交博弈,丑颜谋世:医女风华倾天下,莲池幽月,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权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窗外,寒风呼啸,仿佛在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他深知,大宁的未来充满挑战,而在这风云变幻的1398年,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大宁的生死存亡,关乎着百姓的安危。但他有信心,在他和王妃张氏的共同努力下,大宁一定能够在这复杂的局势中保持稳定。朱权望着窗外的夜色,心中暗暗发誓,无论局势如何变幻,他都要守护好大宁这片土地,守护好他的百姓。

第二日清晨,天色微明,朱权便早早起身,前往书房处理政务。王府内一片寂静,只有他的脚步声在回廊中回响。走进书房,朱权看到桌上堆积如山的公文,眉头不禁微微皱起。他深知,每一份公文都关乎大宁的民生与安危,必须谨慎处理。

朱权刚坐下,王府长史周怀瑾便匆匆赶来,神色略显凝重。“王爷,刚收到消息,朝廷派驸马梅殷梅大人将于三日后抵达大宁,说是来视察民生与军事防务情况。”周怀瑾恭敬地说道。朱权闻言,心中一紧,他深知朝廷此时派梅殷前来,绝非仅仅是视察那么简单。联想到朱元璋年事已高,朝廷内部围绕皇位继承的争斗日益激烈,朱允炆作为皇太孙,未来局势充满变数,梅殷又是朱元璋极为信任之人,此番前来,恐怕意在试探自己对朱允炆的态度。“周长史,立刻召集王府各管事以及陈亨、刘真、卜万三位将军,本王要商议应对之策。”朱权神色严肃地吩咐道。

片刻后,众人齐聚书房。朱权将朝廷钦差即将到来的消息告知众人,一时间,书房内气氛凝重。陈亨率先开口:“王爷,朝廷此时派梅殷大人前来,恐怕来者不善。我们必须做好万全准备,以免被朝廷抓住把柄。”刘真也点头表示赞同:“陈将军所言极是。我们要立刻加强城防,整顿军队,展示出大宁的军威,让朝廷不敢小觑。”卜万则沉思片刻后说道:“王爷,除了军事方面,民生问题也不容忽视。我们要确保钦差看到大宁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这样才能让朝廷放心。”

朱权听后,微微颔首:“三位将军所言都有道理。陈亨,你即刻安排士兵加强城防,严格检查出入城门的人员和物资,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可引起百姓恐慌;刘真,整顿军队,进行一次全面的军事演练,展示我大宁军队的实力,但不可过于张扬;卜万,你负责民生方面,确保城中各救济点物资充足,同时安排人手清理街道,改善城中环境。周长史,你负责准备好朝廷所需的各项账目和文书,务必做到准确无误。”众人齐声领命,各自散去忙碌。

朱权又单独留下了顾爻和晏昭。“顾先生、晏先生,此次朝廷派梅殷前来,恐怕与朝中皇位继承的争斗有关,大概率是来试探本王对皇太孙的态度。我们必须小心应对,你们有何看法?”朱权问道。顾爻轻抚胡须,沉思片刻后说道:“王爷,依属下之见,此次钦差前来,我们一方面要展示出大宁的实力和对朝廷的忠诚,尤其是对皇太孙的拥护;另一方面,要尽量避免卷入朝中纷争,保持大宁的相对独立性。”晏昭也点头说道:“顾公所言极是。我们可以在钦差面前主动提及对皇太孙的尊崇,强调大宁在抵御北元、稳定边境方面的重要作用,让朝廷明白大宁的价值。同时,对于朝廷的询问,我们要谨慎回答,不可随意表态。”朱权听后,心中已有了主意:“二位先生所言甚是。本王明白了,此次钦差前来,我们既要展示实力,又要低调行事,更要表明立场。”

与此同时,王妃张氏也得知了朝廷钦差即将到来的消息。她深知此次钦差来访对大宁至关重要,决定在民生方面推动一些举措,展示大宁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张氏叫来王府总管常晏,细细叮嘱:“常总管,朝廷钦差梅殷大人即将抵达大宁,当务之急是让大宁展现出富足安稳之态。你速去安排,在城中增设临时粥棚,务必保证食材新鲜、热粥足量,让那些生活困苦的百姓能吃上一口热乎饭;再挑选一批擅长传统节庆表演的民间艺人,在城中广场安排节目,营造祥和氛围,但要严格审查表演内容,不可有任何不当之处。”

张氏稍作停顿,又继续说道:“至于王府的义诊,你告知府医林鹤龄,多备常用药材,特别是针对风寒、伤寒这类常见病症的药材,一定要保证充足。再让他组织好义诊的事宜,参与义诊的丫鬟都要仔细叮嘱,务必用心。”常晏恭敬应下,快步离去安排各项事务。

一切安排妥当后,张氏还是放心不下,决定稍作乔装,带了两个伶俐的侍卫,悄然前往城中查看情况。走在大宁的街头,张氏看到百姓们虽生活艰苦,但在王府的救济和帮助下,脸上渐渐有了笑容,心中稍感欣慰。然而,她也清楚,大宁要真正繁荣起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走着走着,张氏突然听到一阵争吵声。她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个卖菜的大娘和一个年轻的士兵正在争吵。大娘满脸愤怒:“你这兵爷,怎么能强拿我的菜不给钱呢?我们老百姓过日子容易吗?”士兵则一脸不耐烦:“我就拿你几棵菜怎么了?老子在前线打仗,为你们守着大宁,吃你几棵菜是看得起你!”张氏见状,立刻走上前去,神色威严地说道:“住手!发生什么事了?”士兵看到张氏,虽见她身着便服,但气质不凡,身后还跟着侍卫,心中不禁有些忌惮。他说道:“这位夫人,你别多管闲事。这老太婆不肯把菜卖给我,我就拿了几棵。”张氏严肃地说道:“士兵保家卫国固然辛苦,但也不能欺负百姓。你强拿百姓的菜,与强盗何异?”士兵听后,低下头,不敢说话。张氏又对大娘说道:“大娘,您别生气。这是我的不对,没有管教好士兵。这菜钱我替他给您。”说着,张氏掏出一些银子递给大娘。大娘连忙推辞:“夫人,这怎么好意思呢?是这兵爷不对,怎能让您掏钱呢?”张氏微笑着说道:“大娘,您就收下吧。这是我们王府的一点心意。以后若还有士兵欺负您,您尽管来王府找我。”大娘感动得热泪盈眶:“多谢夫人,多谢王府!”张氏转头对士兵严厉地说:“回去之后,抄写军规五十遍,深刻反省自己的行为。若再犯,定严惩不贷!”士兵喏喏连声,匆匆离去。

解决完此事,张氏继续在城中巡视。她看到城中的临时粥棚已经搭建起来,百姓们有序地排队领取食物;广场上,民间艺人正在表演精彩的节目,孩子们在一旁欢快地玩耍。张氏心中感到一丝安慰,但她也明白,这些只是表面现象,大宁的民生问题依然严峻,还需要她和朱权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改善百姓的生活。她暗暗留意着百姓们的穿着、神情,观察是否还有隐藏的困境未被发现。

回到王府后,张氏将在城中看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朱权,包括士兵的违纪行为以及自己的处理方式。朱权听后,感慨地说道:“夫人,辛苦你了。大宁的百姓是我们的根基,我们一定要好好守护他们。此次朝廷钦差来访,我们更要让朝廷看到我们治理大宁的决心和成果。对于那违纪的士兵,本王会让陈亨将军加强对军队的管束,绝不能让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张氏点头说道:“王爷,我明白。我们一起努力,大宁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三日后,朝廷钦差梅殷如期抵达大宁。朱权率领王府众人出城迎接。梅殷身为朱元璋的驸马,地位尊崇,行事向来稳重严谨。朱权见到梅殷后,恭敬地行礼:“下官朱权,恭迎梅大人前来大宁视察。当今皇太孙仁孝聪慧,有陛下之风,大宁上下皆盼着在皇太孙的福泽下,边疆更稳,百姓更安。”朱权特意提及朱允炆,表明自己的立场。梅殷微笑着说道:“宁王殿下不必多礼。陛下听闻大宁在殿下的治理下,民生安稳,军事强盛,特命本官前来视察一番。”朱权说道:“大宁能有今日之局面,全靠陛下的英明领导和百姓的辛勤劳作。下官只是尽了些微薄之力。”

随后,朱权陪同梅殷前往王府。在王府中,朱权向梅殷详细汇报了大宁的民生、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情况,并展示了各项账目和文书。梅殷认真听取汇报,仔细查看文书,不时提出一些尖锐的问题,例如对某项民生开支的具体用途、军事演练的频率与效果等。朱权都一一做了详细解答,条理清晰,数据详实,展现出对大宁事务的了如指掌。过程中,朱权还多次巧妙提及对朝廷和朱允炆的忠心。梅殷对朱权的治理能力表示赞赏:“宁王殿下治理大宁,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军事防务也十分稳固。陛下得知,必定欣慰。”朱权谦虚地说道:“梅大人过奖了。下官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还望梅大人多多指点。”

接下来的几日,梅殷在朱权的陪同下,视察了大宁的城防、军队、救济点、义诊等。他看到大宁城防坚固,军队训练有素,士兵们在演练时动作整齐划一,战术配合娴熟;百姓生活安稳,救济点秩序井然,义诊处百姓们有序地接受治疗。心中对朱权的治理更加认可。在视察义诊时,梅殷看到许多百姓在接受免费的治疗,对张氏的善举赞不绝口:“宁王妃心怀苍生,开设义诊,为百姓免费看病施药,实乃大善之举。此等贤德,堪为天下女子之楷模。”张氏微笑着说道:“大人过奖了。妾身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希望能为大宁的百姓减轻一些痛苦。”梅殷还特意询问了义诊的资金来源、药材储备等细节,张氏都从容作答。

视察结束后,梅殷准备返回京城复命。朱权设宴为梅殷送行。宴会上,朱权说道:“梅大人此次来大宁视察,让下官受益匪浅。还望梅大人在陛下面前,多多美言。大宁愿为朝廷尽忠,为皇太孙效力。”梅殷说道:“宁王殿下放心。本官一定会如实向陛下汇报大宁的情况。殿下治理大宁,功绩卓着,陛下心中自有定论。”宴毕,朱权亲自将梅殷送出城外。

送走梅殷后,朱权和张氏回到王府。朱权松了一口气,说道:“此次朝廷钦差来访,总算是有惊无险。”张氏说道:“王爷,虽然此次钦差来访顺利,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朝中局势复杂,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朱权点头说道:“夫人所言极是。大宁地处边境,乃朝廷的重要屏障,我们必须时刻关注朝中局势和边境动态,确保大宁的安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怪她太乖

蕾西

江湖男儿

阳子下

马头墙映世清徽

慈莲笙

官场:重生后我权势滔天

血染军刀

猎人不玩猎枪,改当起雇佣兵了!

送你走

四合院:采购员从打猎开始致富

南风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