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此次一别,便是永诀!
二须公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8章 此次一别,便是永诀!,魂穿袁绍,开局月下追郭嘉!,二须公子,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江面上,箭雨渐渐停歇,江东水军的快艇一艘接一艘地沉没。周泰的舰队依然巍峨地矗立在那里,仿佛是这场战争的主宰。然而,周瑜和他的江东子弟们,却用他们的生命,为这场战斗写下了最悲壮的篇章。
周瑜的身体缓缓沉入江水,他的剑依然高举,仿佛在向命运发出最后的挑战。他的鲜血在水中扩散,染红了周围的波涛。他的心中回荡着江东子弟的呐喊,那是一种不屈的信念,一种对自由和尊严的执着。
这一刻,整个世界都陷入了寂静,仿佛连时间都被这悲壮的场景定格。周瑜的生命虽然消逝,但他用生命扞卫的尊严和荣耀,却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焰,永远在长江之上回荡。
就在此时,率领着一众军士急速行军的孙策,突然间感到心头传来一阵剧烈的绞痛。这突如其来的痛楚让他不禁眉头紧皱,额头上也冒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与此同时,一种奇怪的感觉涌上心头,仿佛他听到了远在赤壁的周瑜正在焦急地呼唤着自己。
孙策下意识地回过头,望向赤壁所在的方向。尽管隔着遥远的距离,但他的目光却好似能够穿透重重阻碍,看到那片战火纷飞的战场和身陷困境的挚友周瑜。他的心中默默地念道:“公瑾,一定要撑住,等我回来救你!”说完这句话后,孙策深吸一口气,用力咬了咬牙,然后毅然决然地转过头来,继续领军前行。
再往前走二十里,便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地——吴县。然而,孙策深知经过如此长时间的急行军之后,麾下这些疲惫不堪的兵士们已经难以立刻投入激烈的战斗之中。因此,他果断地下令大军就地停下,稍作休整,待到夜幕降临之后再发动进攻。
可是,孙策并不知道,他的一举一动早已经落入了敌人的严密监视之中。负责侦察敌情的赵云所派出的斥候,正悄无声息地隐藏在暗处,将他这边的情况一一传递回敌军阵营。
就在孙策的军队开始埋锅造饭、原地休整的时候,一场精心策划的包围行动正在远处悄然展开。麹义率领着六千精锐的先登营士兵、典韦则统率着五千凶猛的陌鬼军,以及太史慈统领的一万名勇猛无畏的丹阳兵,正从左侧悄悄地迂回到位;而陈到所指挥的两万剽悍骑兵,则从右侧迅速包抄过来。就在此时,张辽率领着那令人闻风丧胆的三万铁骑悄然行动起来。他们宛如黑夜中的幽灵一般,人衔枚、马裹蹄,迂回曲折地绕到了敌军的后方。而在孙策军的正前方,则屹立着一众猛将——赵云、黄忠、关羽、魏延、徐晃,还有那威名远扬的高顺所统领的五千陷阵营,以及李傕麾下气势汹汹的一万飞熊军。
当孙策军中的斥候终于察觉到这一危急状况时,为时已晚,敌人精心布置的包围圈已经严丝合缝地形成了。刹那间,一阵尖锐刺耳的敌袭叫喊声响彻天际,紧接着便是那直冲云霄的激昂冲锋号角。沉重有力的马蹄声如滚滚惊雷般从四面八方汹涌而来,震耳欲聋。
面对如此险恶的局势,孙策深知自己已然身陷重围。然而,他绝非那种会坐以待毙、结阵等死之人。只见他目光坚定,毫无畏惧之色,果断地下令道:“全军听令,结成锥形阵!”他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在战场上清晰可闻。
孙策手下的士兵们大多都是久经沙场、悍不畏死的丹阳精兵。听到命令后,他们迅速行动起来,紧密有序地组成了一个锐利无比的锥形战阵。而孙策本人,则身先士卒地站在了锥形阵的最前端,犹如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剑,准备直插敌人的心脏。在他身旁,董袭、陈武、徐盛、凌统等得力战将分别位列左右,各自手持兵刃,杀气腾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