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蔡襄除了书法一绝外,还有哪些长项而名列"宋四家"?
乐天派流浪的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1章 蔡襄除了书法一绝外,还有哪些长项而名列"宋四家"?,乐天派流浪的猫的新书,乐天派流浪的猫,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转年,也就是公元1067年,56岁的蔡襄在家中逝世。后追授为吏部侍郎,累赠少师,谥号\"忠惠\"。欧阳修为之撰《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缅怀。
三、响誉天下的书法\"蔡体\"
蔡襄除了为官正直官声不错政绩婓然外,他的书法成就,其实响誉天下,更为突出。
他与苏轼、黄庭坚、米蒂并称\"宋四家\",他们四位书法家的书法可谓各有千秋,自成一体。
苏体\"丰腴跌宕\",黄体\"纵横拗崛\",米体\"俊迈豪放\",他们三位以行草、行楷见长。
而蔡襄的书法\"蔡体\"则以正楷见长,亦擅行书、草书,风格\"深厚端庄、淳淡婉美\"。传之于世有名的代表作品有《自书诗帖》、《谢赐御书帖》、《蒙惠帖》、《陶生帖》、《郊燔帖》以及《万安桥记》、《昼锦堂记》等珍品碑刻。
蔡襄的书法,无论是天子,还是普通百姓,都十分喜欢,视为珍贵的藏品。
《宋史.蔡襄传》中就曾记述:\"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尤爱之。\"
撰写《琴史》的北宋书学理论家朱长文在《续书断》中亦称:\"蔡襄书颇自惜重,不轻为书,与人尺牍,人皆藏以为宝。\"
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还将蔡襄的草书作了极高的评价:\"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存张旭、怀素之古韵,有风云变幻之势,又纵逸而富古意。\"
四、有名的文学家、茶学家
此外,蔡襄的诗文清妙,有《蔡忠惠公全集》问世,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
他的诗词有四百多首流传至今,有名的作品如《落花》、《北苑十咏》、《上元应制》、《梦游洛中十首》、《送张处士二首》、《过天津桥》等。
其中《落花》一诗颇有意蕴,让人回味:
何事苍苔数点红,晓来花片落春风。
不惜春色兼花尽,今古此情无处穷。
蔡襄在茶学上的研究亦不凡,前面已提及,他乃颇有建树的茶学家。
突出表现在他\"知建州\"任上,着力抓茶产业的举措。当时建州的茶叶就小有名气,称为\"北苑御茶\"或\"北苑贡茶\",早在唐代就有\"建茶\"、\"建茗\"的记载,后被南唐李后主钦定为\"龙茶\"。北宋时,丁谓任福建路转运使,监制\"龙茶\",注重御茶采摘的\"早、快、新\"。那时的北苑茶,便已知名,号为珍品。
蔡襄接任后,将北苑茶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峰。时称北苑茶\"起于丁谓,成于蔡君谟\";蔡襄则创小龙团\"以进,被旨仍岁贡之\"。
蔡襄在监制御茶的同时,着力于改造北苑茶的品质与基色,求质求形。从外形上,将\"大龙团\"改为\"小龙团\",精品有\"离云龙\"、\"瑞云翔龙\"等。在品质上,采用鲜嫩茶为原料,改进制作工艺。
后来,蔡襄还在自己的茶学专着《茶录》中对\"龙团茶\"的制作作了阐述。
欧阳修在《归田录》中亦作了客观真实的记载:\"庆历中蔡君谟为福建转运使,始造小片龙茶以进,其品绝精,谓之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
另考,北苑茶在蔡襄\"知建州\"任上的重视与发展下,名声大振,还助推了经济发展,其所创财政收入在北宋时期就曾名列首位。
蔡襄晚年在老家时,亦潜心于茶学研究,完成茶学专着《茶录》的编撰工作。《茶录》分两篇,上篇论茶,下篇论器,是继\"茶圣\"陆羽的《茶经》之后最有影响的论茶专着。
可见,蔡襄不仅是北苑茶的集大成者,还为\"福建茶\"乃至整个茶产业的发展皆作出了不可抹灭的历史性贡献,称他为杰出的茶学家亦实至名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