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天派流浪的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8章 王之涣的《登灌雀楼》何以是唐诗"五绝"之首?,乐天派流浪的猫的新书,乐天派流浪的猫,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比起柳宗元的《江雪》,则是不同的愿景不同的画面,创作手法上也有差别。\"千山鸟飞绝,万尽人踪灭\"这两句在对仗上一致,不分伯仲,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就没有这样严格的要求,尽管也是自然导出哲理却偏向于洁身自好的孤洁品质了。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在\"五绝\"中拔得头筹实属无可厚非,以致《唐诗别裁》给予这首古诗高度认可:\"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

二是注重压韵。照唐时汉语发音的特点,《登鹳雀楼》这首诗第二句\"黄河入海流\"最后一个字\"流\",与第四句\"更上一层楼\"的\"楼\"字,是押韵的。

故这首古诗,还兼具诗歌的\"音韵美\"与\"形式美\"。可以说,它既有写景之中的\"理性美\",也有写意之中的\"情绪美\",二者有机结合,真正做到了景与意的高度融合,显示出客观与主观的和谐统一。

由此而言:《登鹳雀楼》的确是压鼎诗坛的千古力作,大家们也只能望其项背。

三、另有不同凡响的玄外之音

《登鹳雀楼》是王之涣人到中年时,登上古蒲州城外黄河岸边的鹳雀楼即兴写下的诗篇。出生于公元688年的王之涣,其实一生坎坷,没有做多大的官,也只活了55岁,卒于公元743年。

难能可贵的是,王之涣并没有因为自身坎坷的经历而颓废,而是秉持特有的乐观豪迈精神,这是盛唐了不起的人文特质。

他这首诗,就显示了这样的正能量。除了励志外,更有不同凡响的玄外之音,让你不畏艰难昂扬向上:

那就是对岁月流逝的感怀。毕竟岁月匆匆,年华易逝,人生不过百年,登高望远,更需不畏艰险;面对困境,更要不断激励自己,不断振作起来,才能\"更上一层楼\",不因岁月无情的离去而伤感,不因万境归空而一无所有空悲切。

正是《登鹳雀楼》有这么多元的内涵,杜甫在24岁时仿作的\"五律\"《望岳》,尽管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高度,还是略逊一筹;王安石在29岁时登飞来峰,也有\"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说理,但强调的却是撇开遮眼的障碍物,境界上欠了些;苏东坡47岁登庐山而写下的《题西林壁》,在意的点重在明理:无论怎么看,庐山还是庐山。

可见,诗人的经历不同,站的角度不同,立意也就不同,即便是一样的题材,表达的意蕴及境界还是有所差别。

即便大唐果州刺史畅当写下一样的《登鹳雀楼》(迥临飞鸟上,高出尘世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写得也很壮阔,也很经典,还是\"只识弯弓射大雕\",显得单薄了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末日:开局被邻家御姐逆推了

大唐包子

带着游戏角色来凹凸世界

爱吃椒蒸鲈鱼的秦命再

我的1949从长白山开始

老夫年十八

NBA:浪子老板,打造紫金十冠

织语者

从乡镇公务员到权力巅峰

南方椰湾

女儿火化时,渣总在为白月光放烟花

白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