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天派流浪的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6章 吊诡的武元衡遇刺案导致了怎样的后果?,乐天派流浪的猫的新书,乐天派流浪的猫,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铁骨铮铮的状元宰相、有名的中唐诗人武元衡就这样在光天化日之下,在去往朝堂的天子脚下,惨遭毒手横尸街头,卒年不过57岁。

三、武元衡遇刺案的吊诡之处

武元衡、裴度遇刺的消息迅速传到朝堂,唐宪宗在悲痛之下震怒,下令取消当日朝会,立即封闭城门实施戒严缉拿凶手,并派禁军护卫其他宰相上朝,召集文武大臣共商对策。

没想到,韦贯之、张弘等宰相保持沉默,认为刺客敢在天子脚下公开刺杀当朝宰相,肯定来路不凡;\"主和派\"巴不得消除\"主战派\"的势力,平日里他们早已过惯了太平日子,生怕为此惹来一身膻。由此,出现了吊诡的一幕:文武大臣纷纷对武元衡遇刺不置可否。

时任左拾遗的白居易刚好是现场目击者,他上朝时亲眼看到武元衡遇刺时的惨状,当即义愤填膺,向宪宗皇帝紧急上奏,要求尽快缉捕凶手,以告慰宰相武元衡在天之灵。

吊诡的事再次出现,白居易的仗义直言原本在情理之中,也符合宪宗皇帝的想法。

谁知,朝堂上的宰辅大臣们竟以白居易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太子左赞善大夫\"这样的闲职,居然\"越职言事\",便怼他要求罢免白居易:

\"朝廷有非常之事,即日独进封章……谓之妄,谓之狂,又敢逃乎?\"

宪宗皇帝一方面对各怀鬼胎的文武大臣们非常气愤,一方面却认同了大臣们的\"罢免\"说辞,当即将白居易贬去江州。于是次年白居易在浔阳江边,愤闷之下写出了千古绝唱《琵琶行》……

还有一个吊诡的说法是,武元衡在遇刺前的晚上,他冥冥中似有预感,会有无能为力去改变未卜之事的发生,便作了一首有诗谶意味的绝命诗《夏夜作》:

夜久喧暂息,池台惟月明。

无因驻清累,日出事还生。

这,吊诡的武元衡遇刺案,既是\"人为\",难道也是\"天意\"?

也许,成就\"拐点\"的重大事件,必有错综复杂的因素,而又带来意想不到的\"否极泰来\"。

四、\"元和中兴\"在昙花一现中登顶

唐宪宗贬了白居易,也没有听从主和派的意见。后来,他在苏醒后的御史中丞裴度\"淮西,腹心之疾,不得不除\"的谏言下,再度下令禁军和京兆府等各路机构全力搜捕,严缉元凶。

胆大妄为的刺客居然到处散发\"勿急捕我,我先杀汝\"的纸条,威胁查案人员。一时,主和派敷衍拖延,以观后变。

唐宪宗明白,宰相武元衡遇刺必定与狡猾凶悍的吴元济、王承宗、李师道等地方藩镇势力有关,唯有成功削藩才能真正追捕凶手。

于是,在淮西战争僵持不下的境况下,唐宪宗将缉捕到的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手下的吏卒张晏下狱拷问,以凶手名义公开处死。

随后,启用裴度为相,接替武元衡强力平定\"藩镇割据\"。

在名相裴度的统筹总揽下,名将李愬等人力挽狂澜,于元和十二年,一举擒获悍将吴元济,终于中止为时30多年割据一方的淮西势力。

其他藩镇见最难攻破的淮西被平定,便纷纷表态归顺:横海节度使程权献出沧州、景州,幽州节度使刘总削发为僧挂冠而去,成德节度使王承宗上表悔过,主动献出德州、棣州,还将两个儿子作为人质送到长安……

元和十三年(818年),唐宪宗又宣调张弘靖、韩弘、田弘正等将领率宣武、魏博、义成、武宁、横海各路藩镇大军联合讨伐拒不归顺的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取得完胜,李师道父子兵败时被其部下都知兵马使刘悟击杀。

由此,刺杀武元衡的幕后真凶一一被唐宪宗拿下,大唐自\"安史之乱\"后持续六十多年的藩镇割据,一度基本消失,在宪宗时期迎来短暂的中央集权与经济发展,史称\"元和中兴\"。

只可惜,\"元和中兴\"不过是昙花一现,唐宪宗后来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昏庸无道,信仙好佛,还长期服用所谓的\"长生药\",以致性情变得暴躁易怒,裴度、韩愈等股肱大臣先后被贬,又在太子人选上畏手畏脚,致使自己在43岁时被宦官内常侍陈弘志、王守澄合谋毒死,太子李恒旋及继位,这就是\"昏童失德\"的唐穆宗。

\"元和中兴\"共维持了15年,登顶时间从武元衡遇刺到\"藩镇割据\"被清剿,真正的\"中兴\"其实仅有5年时间。自唐穆宗登基后,大唐进入宦官专权时代,\"藩镇割据\"又死灰复燃,大唐逐渐江河日下,再也没有\"中兴\"过,苟延残喘87年后,最终于公元907年被梁王朱温所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末日:开局被邻家御姐逆推了

大唐包子

带着游戏角色来凹凸世界

爱吃椒蒸鲈鱼的秦命再

我的1949从长白山开始

老夫年十八

NBA:浪子老板,打造紫金十冠

织语者

从乡镇公务员到权力巅峰

南方椰湾

女儿火化时,渣总在为白月光放烟花

白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