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先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79章 杨家的矛盾,下庄生活,医先生,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周凤茹在李明辉话音刚落之际,面带微笑、轻声细语地接话道:“各位叔伯婶娘啊,李主任虽然说话直了些,但他讲的道理可是一点儿也不假!今天难得有两位镇里的领导亲自过来关心咱们的事情,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呀!如果大家现在还不积极配合的话,那以后恐怕就很难再遇到这么好的机会啦!”
杨家两家人,不再有任何抵触情绪,纷纷回屋抬出小板凳,放在院子里相对干净的一块上。
胡镇长一马当先坐到一个小板凳上,笑着向大家招手:“来,大家都坐过来,咱们今天畅所欲言,争取一次性把杨家事给解决了。”
大家闻言,都抬着把凳围着两个镇长坐下,杨庭军嘱咐自己的女儿给客人们倒上茶水。
王德启轻轻地叹了口气:“今天我跟王副镇长来,是的确希望能帮你们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毕竟,家和万事兴,只有解决了这些矛盾,你们才能安心地过日子。”说着眼神看向杨庭海。
杨庭海,点燃了一支旱烟,缓缓吐出一口烟雾,看向胡进诚和李明辉,见两人也点头,就开始讲述杨家多年的积怨:
杨庭海、堂哥杨庭让和堂弟杨庭军,三人是同一个爷爷的后代。爷爷年轻时,跟着军阀东征西闯,等回来带着军饷建起了这栋房子,生下了三个儿子。
三个儿子陆续长大,那个时代家家都穷,老辈子人传下的家底有限,大家便都挤在这老宅子里。
岁月流转,杨家三个儿子各自成家立业,又生了儿女。女儿们陆续外嫁,院子里便剩下三个男子——杨庭海、杨庭让和杨庭军。
到杨庭海这一代,子女越发多了,三家人各自占了主房的一间,杨庭让和杨庭军家是左右偏房,而杨庭海一家子连带父母子女都挤在堂屋。
改革开放后,大家腰包也宽松了一点点。就都寻思着开始建房,矛盾也开始引发,主要是杨庭让和杨庭军都是以兄弟情深的借口,一再要求三兄弟一起出钱出力,再建一栋主房,到时候三家人也能住下。
这个主意三兄弟都点头同意了,然而杨庭让老婆却说他家四个男人,虽然三个都是几岁十几岁,但都能出力,杨庭海家一子一女,且儿子还在吃奶,就要多出一些,而杨庭军家一个男丁都没有,就要出更多的钱。
这一莫名其妙的言论顿时引来老二老三家老婆的不满,杨庭军媳妇更是丝毫不留情面的和杨庭让媳妇第一次唇枪舌剑,大打出手。
杨庭海是个明白人,眼看家里人口众多,矛盾也难以调和,老宅子实在住不下,早早的四处寻找合适的地方盖新房,主要还是因为他上面两个老人,下面两个孩子,一家六口人,加上他还当上了中庄社长,兜里也比其他两家宽裕一些,就更觉得在老宅子待着如坐针毡。
然而,村里能盖房的地方有限,始终难以找到合适地点,后来堂兄弟间的矛盾越来越多。杨庭海最终无奈把堂屋无偿送给了两家人,自己带着一家老小,搬到了村子外面一块荒地,一点一点建设自己的新家园。
而杨庭让和杨庭军则舍不得老宅子,便在旁边起了新房,说是新房,其实因为没钱,也只是草草搭建了几间土坯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