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赛螃蟹的乌梨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6章 重复再重复,我的三年学徒生涯和二十六个师傅,爱吃赛螃蟹的乌梨笙,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国庆黄金周的这几天,穗香楼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广州城的繁华喧嚣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店内人头攒动,食客们的欢声笑语交织成一曲热闹非凡的乐章。而与之仅一墙之隔的后厨,却仿若一片炽热的战场,烟火升腾,炉灶上的火苗欢快地跳跃着,映照出厨师们忙碌到极致的身影。我呢,整个人就如同被上了发条的机器一般,全身心毫无保留地沉浸在这高强度的炒菜任务之中,一刻都不敢停歇,仿佛只要稍微慢上半拍,就会跟不上这紧张的节奏。

彼时的我,还只是个初出茅庐的新手,尚未有机会涉足博大精深的粤菜领域。每日里,我就像个不知疲倦的陀螺,在炉灶前埋头苦干,手头的活儿如同被设定好程序一样,全是围绕着淮扬菜和川菜这两大菜系不停地打转。订单如同冬日里纷纷扬扬的雪花,一片接着一片,源源不断地纷至沓来。频繁且迅速,我不断地在两种风格迥异、特色鲜明的菜系之间切换角色,刚刚还全神贯注地精心烹制淮扬菜那精致得仿若艺术品的刀工菜,纤细如发的文思豆腐在我的刀下逐渐成型,转瞬间,又得投身于川菜那热辣奔放、香气四溢的,与辣椒、花椒等火辣的调料“共舞”。

刚开始的时候,手忙脚乱简直成了我的工作“标配”。做淮扬菜时,不是在调味的环节差了那么些许火候,让原本该鲜香醇厚的汤汁略显寡淡,就是在食材的处理上稍欠精准,使得菜品失去了几分原本应有的精致韵味;而做川菜呢,更是状况百出,常常在辣度的把握上谬之千里,要么是低估了客人对辣的热爱,做出的菜让嗜辣的行家觉得不过瘾,只能摇头叹息,要么就是高估了客人的承受力,辣得客人额头直冒汗,眼眶泛红,手忙脚乱地四处找水,脸上满是无奈与惊愕。

但我骨子里天生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倔强劲儿,这些失误在我眼中并没有成为阻碍我前进的巨石,反而像是隐藏着宝藏的线索,成为我成长路上珍贵的垫脚石。每一次出问题,我都宛如一个执着的寻宝者,瞪大了眼睛,仔细剖析错误的根源究竟藏在何处,再一点点如同雕琢美玉般,琢磨改进的方法。幸运的是,我遇上了一位如同明灯般的主厨,他不仅厨艺精湛,更是一位极具耐心的良师。他从不因我的频繁失误而疾言厉色,大发雷霆,总是在我焦头烂额、满心懊恼之际,带着温和的笑容,细致入微地指出问题所在,还会亲自上手,手把手地传授我应对之策。

就拿那次淮扬菜的文思豆腐来说吧,我一心想着加快速度,多赶出几份订单,结果切豆腐时手一抖,好几下都没切稳,原本该如发丝般纤细均匀、根根分明的豆腐丝变得粗细不均,像杂乱无章的毛线团,下锅后更是不成样子,完全失去了文思豆腐那该有的细腻美感。主厨看到后,没有丝毫的责备,而是不紧不慢地亲自拿起刀,站在我身旁,缓慢而又沉稳地示范起来。他一边切,一边用沉稳且富有磁性的声音讲解着力度该如何把控,节奏该怎样掌握,眼神中透露出的专注与专业让我茅塞顿开,仿佛一下子拨开了眼前的迷雾,看清了前进的方向。还有一回做川菜的麻婆豆腐,我误判了客人对辣度的承受力,想着客人来自四川,应该很能吃辣,便一股脑地放了过量的辣椒,结果菜一端上桌,客人吃了一滴就直皱眉,脸上满是痛苦的表情。主厨得知后,并没有立刻批评我,而是和我一起坐下来复盘整个过程,他耐心地教导我如何根据客人的地域、年龄、性别甚至衣着打扮等特征去预估合适的辣度,这一番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收获颇丰,犹如在黑暗中找到了照亮前路的火把。

在这样一次次如同烈火淬炼般的历练与磨砺中,短短十天时间,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脱胎换骨的蜕变。淮扬菜的选料讲究、刀工精细、火候精准,川菜的调味丰富、配色鲜艳、造型独特,我都掌握得越发娴熟精准,如同一位技艺高超的剑客,对自己手中的剑了如指掌。曾经那些让我头疼不已、辗转难眠的难题,如今都能迎刃而解,我烹制的菜品无论是外观的精美绝伦,还是口感的醇厚丰富,都得到了质的飞跃。食客们品尝过后,那满意的笑容、不住的夸赞,都如同温暖的春风,吹拂着我的心田。这忙碌又充实的十一假期,无疑见证了我在厨艺道路上如同火箭般的飞速成长,也让我对未来的厨师生涯充满了信心与期待,仿佛看到了一条洒满阳光、鲜花盛开的康庄大道在我脚下徐徐展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医品毒后,皇上药别停

凌兮弈然

从盗圣开始

蜀山看门猫

高考落榜,技校的你成剑神了?

雪域雕圣

四合院之开局敲诈易中海

昆仑后学术士

我家师兄师姐太强了

九妆

山风微澜

东方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