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塞外
柯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4章 塞外,大明:刚穿越的我,忽悠朱棣造反,柯久,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北平都司。
作为蒙元统治者的\"帝都\",北平古称\"幽州\",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并凭借着喜峰口,古北口,居庸关,雁门关等地势险峻的天堑,成为中原王朝遏制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屏障。
而越过这些由诸多关隘组成的长城防线,便是延绵不绝的高山峻岭以及广袤无垠的辽东平原及蒙古草原。
也是凭借着这些弥漫着风沙的塞外草原,北元皇室在结束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之后,依然可以凭借着在草原上的势力,与大明所分庭抗礼。
为了能够挫败这些北元余孽的嚣张气焰,为后世子孙打下一个固若金汤的江山,朱元璋自洪武四年开始,连续组织了十余次的\"北伐\",战果辉煌。
...
...
阳光正炽,沐浴着水草气息的热浪袭来,打在人的脸上,竟是隐隐有些痛感。
蓝天白云之下,自南京长途跋涉而来的数万虎贲会同本就驻扎在北平都司的将士们,在定远侯王弼及燕王朱棣的率领下,已是深入塞外草原多时。
如若有人近前观瞧,便会发现这群肆虐在草原上的明军将士们大多皮肤黝黑,精瘦的眼眸中涌动着令人心悸的寒芒,紧握兵刃的右手皮肤已是微微有些开裂。
如往常一样,自诩兵强马壮,率领着麾下铁骑进犯大明边疆的北元余孽们在听闻明军精锐来袭,第一时间藏匿于草原深处,不敢与战意昂然的明军将士们正面抗衡。
而以步卒为主的大明虎贲们只能不断派遣岗哨骑兵深入草原腹地,为大军打探敌情,主力则是佯装迷路,不断深入草原腹地,以求将躲在暗中伺机而动的北元余孽们吊出来。
\"老侯爷,这地离开平卫不远了吧?\"
噗的一声,吐出在嘴中咀嚼多时的野草,燕王朱棣逆着头顶有些刺眼的烈阳,脸上露出了一抹追思之色。
虽然早已深处塞外草原,距离后方固若金汤的长城防线已是有了一段距离,但自从他就藩北平以来,便不止一次的率领\"燕王三卫\",深入这漠南草原牧马游猎。
\"殿下所言甚是,此地距离开平卫怕是不足二十余里..\"
随手接过身旁副将递过来的舆图,老成持重的定远侯王弼在仔细观瞧了大明过往刻意标注的地形地貌之后,神色凝重的点了点头。
这所谓的\"开平卫\"便是矗立于这塞外草原上的一座孤城,曾被蒙元统治者作为\"北狩游猎\"的临时落脚处,于洪武二年六月,被大将军常遇春率兵攻破。
不过因为这\"开平卫\"地处草原府邸,后勤补给困难,故此大将军常遇春并未在此驻军,而是在周围搜寻了一圈之后,便率领大军回返,并在途中病逝。
在大明虎贲退出\"开平卫\"之后,躲在远处暗中窥伺的北元军队迅速卷土重来,并重新占据了这座政治意义远大于战略意义的古城。
此后十余年的时间里,大明和北元汗廷围绕着\"开平卫\"展开了多次的交锋,双方互有胜负,不过随着凉国公蓝玉取得了\"捕鱼儿海大捷\",在漠南草原盘踞多年的北元势力遭受重创,随之退回了自然条件相对更加恶劣的漠北。
为了\"据敌于国门之外\",五军都督府在经过一番商议过后,于去年春天正式上书朱元璋,准备以\"开平卫\"为中心,在其附近修建军堡要塞,作为大明悬于塞外的军事卫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