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片片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9章 重回安澜,五灵根的逆袭,李唐片片鱼,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县城中央,一座庄严肃穆的刘文甫雕像巍然矗立。雕像中的刘文甫身着一身庄重的官服,面容和蔼慈祥,目光坚定而深邃地望向远方,仿佛依旧在尽职尽责地守护着这座他倾注了全部心血的县城。李宁经过一番打听,才了解到正是因为刘文甫在任期间殚精竭虑、励精图治,大力推行各种利民惠民政策,积极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发展商业,还不辞辛劳地修建了许多实用的水利设施和培育人才的学堂,安澜县才得以迎来如今这般繁荣昌盛的局面。然而,长期的过度操劳,无情地拖垮了他原本健壮的身体,最终,他倒在了这片他深深热爱、为之奉献一生的土地上。
李宁怀揣着一丝期待,顺着街道缓缓来到城东头,四处探寻刘家的踪迹。没过多久,他便找到了刘家门口。如今的刘家门口看起来并不张扬奢华,与周围一些富贵人家那气派非凡的府邸相比,甚至显得有些朴素低调。李宁心中明白,刘文甫一生为官清正廉洁,两袖清风,家中想必并无过多的积蓄与财富。
他轻轻上前叩门,不多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仆打开了门。李宁面带微笑,和声说道:“老丈,我是故人来访。”老仆见李宁气质超凡脱俗,自带一种独特而不凡的神韵,心中不敢有丝毫懈怠,赶忙进去通报,叫来了刘敬文。
如今的刘敬文已是七十高龄,岁月的沧桑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浅浅的痕迹。当他看到身着道袍,仿若仙人下凡般的李宁时,一时竟有些恍惚,没能立刻认出眼前之人。李宁见状,赶忙自报家门。刘敬文这才恍然大悟,眼中瞬间闪过惊喜的光芒,激动地连忙说道:“哎呀,原来是李哥!快请进!快请进!”
刘敬文热情洋溢地将李宁迎进屋内,又赶忙招呼家里的儿女都出来拜见李宁。晚宴上,两人相谈甚欢,仿佛时光从未流逝,往昔的情谊依旧深厚如初。李宁向刘敬文娓娓讲述了这些年自己从散灵到艰难重修的曲折历程,那些充满坎坷的经历与坚持不懈的奋斗,听得刘敬文感慨万千,对李宁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钦佩得五体投地。
刘敬文也满是感慨地向李宁说起了家中这些年的变故。在李宁离开后的第六年,刘文甫为了兴修水利,造福百姓,日夜操劳,最终心力交瘁,倒在了那片他一心想要改善的工地上。没过两年,母亲因为太过思念父亲,整日沉浸在悲伤之中,郁郁寡欢,身体每况愈下,不久后也因病离世。妹妹刘婉清在李宁走后的第三年,被一位偶然路过的仙姑慧眼识珠,发现她竟是极为罕见的天水灵根。那位仙姑如获至宝,大喜过望,当即收了她做徒弟。后来在第十年,刘婉清回来过一次,郑重地祭拜了父母后,便毅然决然地与哥哥刘敬文断了尘缘,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
李宁静静聆听着刘敬文的讲述,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深深的感慨。人生犹如白驹过隙,瞬息万变,许多人和事都在岁月的长河中悄然变迁,物是人非。但他深知,生活的脚步永不停歇,而自己漫漫修仙之路依旧充满挑战,无比漫长。晚宴过后,李宁在刘家留宿了一晚。
第二天清晨,朝阳洒下柔和而温暖的光辉,照亮了整个县城。李宁告别了刘敬文,再次踏上了寻找赤练果的征程。他步伐坚定地朝着未知的前方一路前行,那挺拔的背影逐渐融入那片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晨曦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