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比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75章 仪仗煌煌民拜路,韬光隐隐士筹谋,贞观逆旅:归乡之途,四海比邻,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话音微顿,目光扫过列班群臣,“柴令武在卫州任内,疏浚漕运畅通商道,恩威并施安抚部族,治绩卓着。虽早年偶有失察之过,然其文韬武略兼具,实乃栋梁之材。若能召回重用,既可彰显陛下仁厚胸怀,亦可为朝堂增添臂膀,恳请殿下明察。”
李治眼眸掠过满殿公卿,沉声道:“众卿对此有何见解?“
代行中书令职权的岑文本整冠趋前,言辞恳切:“韦尚书所言极是。柴氏一门忠烈,今若启用令武,既能平息舆情,更可激励满朝勋贵效命之心,此乃一举多得之策。“
黄门侍郎刘洎旋即踏出班次,袍袖飞扬间掷地有声:“臣附议!柴令武在外数载磨砺,更添沉稳。值此用人之际,正是其建功报国的良机!“
给事中崔仁师抚须颔首,目光如炬:“政令通达需贤才襄助,柴令武治政有方,若能归朝,必能补阙拾遗,裨益良多。“
尚书右丞杜楚客更是朗笑出声,声震殿梁:“老臣举双手赞成!当年柴驸马横刀立马,虎父焉有犬子?这等人才若继续外放,岂不是明珠蒙尘!“
高士廉与房玄龄对视一眼,又齐齐望向李治,未有发言,李治挥袖开口:“准卿所奏,吏部议定官职呈上来吧。”
高士廉上前,声如洪钟:“启禀太子殿下!自第二次括户以来,豪强大族肆意兼并土地,致使国库赋税日减。
此等乱象若不及时遏制,恐动摇国本!臣恳请即刻派遣得力干员,分赴诸州郡县彻查户口,严令隐匿之户限期自首,重新入籍造册!“
话音未落,房玄龄缓步出列,“士廉所言极是!然臣以为,宜恩威并施。对于主动自首的隐户,当以厚赏相诱,可许其'括得客户,免六年租调'。如此既能安抚民心,又能让流民甘愿归籍,方为长治久安之策。“
李治抬手轻叩御案:“二卿所言,深合孤意。即刻拟旨,依计施行!“
-----------------
夜幕初垂,韦挺府邸的花厅内烛影摇曳。杜楚客执银壶斟酒,崔仁师轻拨箜篌,刘洎与岑文本低声交谈,唯有主位虚席以待。
随着铜环叩门声响起,薛万彻身披大氅踏入厅中,腰间横刀寒光映着烛火,扫过满座文臣时,目光中闪过一丝警惕。
“大将军虎步生风,当真有万夫不当之姿!“韦挺起身相迎,“昔年灭东突厥,征薛延陀,将军单骑冲阵斩敌首,陛下赞'朕之樊哙',今日得见,方知盛名之下无虚士啊!“
薛万彻抱拳还礼,语气却带着难得的谨慎:“韦尚书谬赞了,末将不过是遵圣命行事。“
“大将军过谦了!“杜楚客举杯笑道,“陛下曾言'当今名将,唯李积、薛万彻、李道宗三人',此等殊荣,满朝武将谁不艳羡?“
薛万彻喉间发出一声闷笑,仰头饮尽杯中酒,“圣眷如天,末将唯有以死相报。“目光扫过众人,忽然压低声音,“不过今日诸位如此阵仗,恐怕是酒无好酒,宴无好宴吧!“
韦挺抚须而笑,指尖叩击着案几:“大将军果然快人快语!且看这长安城,表面歌舞升平,实则暗流涌动。“忽然起身,低声开口,“太子体弱,皇孙即将夭折,储君之位......“
“住口!“薛万彻猛然起身,“此乃陛下家事,尔等竟敢妄议!“
岑文本却不慌不忙,取出一卷文书:“魏王礼贤下士、深得民心,朝堂谁不知其贤明?括地志已成,魏王亲笔'以彰父德,以惠苍生',这般孝心,这般雄心......“
“孝心?“薛万彻冷笑,“诸位有话直说,莫要绕圈子!“
刘洎见状,轻叹一声:“大将军可知太子服药日久,至今膝下再无子嗣?若国本空虚,内有宗室觊觎,早晚必成祸端......“
杜楚客适时添火:“将军还记得汉王元昌否?他临终前高呼'若大哥在,岂容此等局面'......将军当年险些攻入秦王府,置陛下于死地......“这话如同一把利刃,直插薛万彻的软肋,李建成可是自己的旧主。
汉王李元昌谋反被赐死时,自己因与之交好险被牵连,此刻酒意上涌,眼前顿时浮现出了汉王受刑前的惨状。
“够了!“薛万彻摔碎酒碗,瓷片飞溅,“你们不就是想让我助魏王吗?“
韦挺缓步上前,取过岑文本手上的文书:“非是助魏王,而是护大唐江山。“他压低声音,“太子若不能承大统,唯有贤王继位方能服众。将军手握禁军,若能襄助......“
薛万彻盯着文书上的朱砂印,喉结上下滚动。烛火忽明忽暗,映得他脸上阴晴不定。
良久,他抓起狼毫,笔尖悬在文书上空微微颤抖:“我薛万彻一生坦荡,若此举真是为了大唐......“墨迹落下的瞬间,满座文臣眼中闪过不易察觉的笑意。
-----------------
昙娘攥着帕子守在父亲榻边,见秦浩三指搭在段纶腕间凝神诊脉,又偷眼瞧父亲嘴角噙着若有似无的笑意,那目光在二人之间来回游移,倒比平日多了几分促狭。
“岳丈脉象平和,不过有些心火上扰罢了。“秦浩收了脉枕,忽然挑眉笑道,“先前劝您莫要操心闲事,怎么陛下刚授了宗正卿的职,这心思又活络起来了?“
段纶抚须长叹:“原以为是个清闲的差使,谁知有次监看魏王祭典,却见他书信不断......“压低声音,瞥了眼女儿,“那祭坛的规制、仪程细节,处处透着蹊跷。可这话若奏与陛下,难免落个离间宗室的罪名。“
“乖,这是朝堂机密,你先回房歇着?“秦浩朝着昙娘挤挤眼。
“我才不!“昙娘跺着绣鞋,“你们说你们的嘛,我不听就是,我有法子可以左耳进右耳出的。“
秦浩笑着弹了下她的额头:“就你鬼灵精!“起身整了整衣襟,“岳丈不必忧心,皇家之事千头万绪,守好本分便是。天塌下来,自有个子高的人顶着。“
段纶忽而打量起女婿挺拔的身形,点了点头,话锋一转:“你岳母总念叨着想把贤儿留在身边作伴。她一人在府中寂寞,你们小夫妻......“意味深长地瞥了眼女儿绯红的脸颊,“昙娘还年轻,怎么就不见了动静呢?“
“都怪他......“昙娘眼眶泛起水光,绞着帕子口中嘟囔,“种子都撒在别人身上了!“
秦浩连忙捂住昙娘的小嘴,朝岳父躬身行礼:“谨遵岳丈教诲,小婿现在便去出征......“话音未落,昙娘羞得捶打着他的胸膛,拽着他便往门外跑。
“慢些慢些!这里隔音可不好啊!“段纶望着二人的背影不住的摇头,“如今的年轻人啊,也不注意着些......“话音消散在吱呀作响的门扉间。
暮色漫过回廊时,秦浩望着天际的流云,段纶提及的魏王异常仍在心头盘旋。
没有陛下的首肯,李泰纵有通天的本事,又能翻起什么风浪来呢?一个祭祀为何让久经宦海的岳父就这般不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