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88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7章 浊浪噬清流,村魂怒未休。 鼎镇千年水,银鳞跃碧畴。,山外吹来的风,天涯88,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振国的布鞋陷进河滩淤泥时,浓烈的腥臭味直冲天灵盖。他俯身掬起一捧浑浊河水,指缝间漏下的不是往日清冽的水珠,而是粘稠如米汤的乳白色液体。几只翻肚的鲫鱼随着波纹起伏,鱼鳃翕动着吐出最后一串气泡。
\"是化工厂!\"人群中突然爆发出尖利的哭喊。穿红袄的刘二嫂瘫坐在地,沾满泥巴的手攥着村长裤脚,\"俺家男人就是在县城化工厂打工,上个月咳血回来的……\"
人群像被投入石子的水面,泛起恐慌的涟漪。几个青壮年攥紧拳头就要往村口冲,被李振国一声暴喝镇住:\"都给我站住!现在去堵厂门能解决问题?先取水样!\"他转头对大学生村官小杨道:\"联系环保局,要带检测仪的专业人员。\"
河对岸突然亮起刺眼的探照灯,三辆越野车碾过青苗地,卷起漫天黄土。为首的秃顶男人举着喇叭喊:\"茅山涡村的乡亲们,我们是天元化工的代表。这条河污染是上游矿场泄漏导致,我们愿意每户补偿三百斤化肥……\"
\"放你娘的狗屁!\"老篾匠王叔抡起竹扁担就要冲过去,被眼疾手快的村民拉住。李振国按住他颤抖的肩膀,目光如刀锋扫过对岸:\"去年你们偷排废水,把东头张寡妇的藕塘全毁了,现在又想拿化肥堵我们的嘴?\"
秃顶男从公文包抽出一沓文件:\"这是县里批的排污许可证。再说……\"他意味深长地拖长音调,\"村东头那块地,我们老板看中要建分厂,补偿款够你们每家盖小洋楼。\"
人群突然安静得可怕。李振国感觉后襟被冷汗浸透,他太清楚那些暗流涌动的目光——多少年轻人挤在漏雨的土坯房里,多少姑娘为了彩礼钱远嫁他乡,多少双浑浊的老眼盯着电视里城里的霓虹灯。
\"村长,要不……\"村会计赵四喜搓着手凑过来,被李振国一巴掌拍在文件上。泛黄的纸张簌簌飘落,露出补偿协议末尾鲜红的公章,像一滩干涸的血迹。
\"都给我听着!\"李振国突然抓起河边一块青石,狠狠砸进污浊的河面。飞溅的水花落在前排村民脸上,有人瑟缩着后退,却听见老人沙哑的嗓音裹着风传来:\"五八年大炼钢,你们爷爷辈把祖传的青铜鼎都砸了炼铜水;七二年修水库,你们爹娘在炸药轰鸣声里搬空了山神庙。现在轮到你们,要拿子孙后代的命根子换几个臭钱?\"
小杨突然举着手机挤进人群:\"村长,检测结果出来了!河水重金属超标二十七倍,还有……还有放射性物质!\"他手指抖得几乎握不住仪器,屏幕上的数据像一串索命的咒文。
人群炸开了锅。穿蓝布衫的老教师颤巍巍站出来:\"振国啊,我教了四十年书,教孩子们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总不能让我临了了,亲手在黑板上改答案吧?\"
秃顶男见势不妙,钻进越野车就要跑。几个后生早有准备,抡起锄头砸碎车窗玻璃。玻璃碴飞溅中,李振国突然看见人群外有个熟悉的身影——正是新婚的一尘,他攥着阿秀的手,指甲几乎掐进妻子手背。
\"一尘!\"李振国突然高喊,\"把你媳妇家传的绣绷拿来!\"
阿秀懵懂地被推到河边,怀里抱着红漆木匣。李振国接过绣绷,三两下拆开绷架,将雪白的绸布浸入污河。当绸布变成诡异的灰绿色时,他猛地展开布料,上面赫然浮现出斑驳的纹路。
\"这是你们老周家祖传的'水纹绣'!\"李振国举着布料转向村民,\"当年你太奶奶就是用这手艺,在饥荒年换回一船救命粮。现在我要你们看看,这河水里流着什么!\"
月光下,灰绿绸布上的纹路渐渐清晰,竟是一幅令人战栗的图案:骷髅头骨交织成渔网,钞票化作毒蛇缠绕着婴儿,最后方隐约可见青铜鼎的轮廓,鼎中盛满浑浊的泪滴。
人群发出惊恐的抽气声。小杨突然指着手机惊叫:\"村长!网上刚爆出天元化工十年前在邻省瞒报泄漏事故,导致三个村子癌症高发!\"
李振国将绣绷重重摔在秃顶男脚下:\"带着你的臭钱滚!告诉你们老板,茅山涡村的人命金贵着,不换!\"
越野车落荒而逃时,后视镜里映出诡异的一幕:村民们自发排成两列,将污染的河水舀进陶罐,沿着河岸摆出蜿蜒的烛龙阵。阿秀突然跪在河边,从绣绷里抽出一根银针,刺破指尖将血滴入河中。
\"阿秀!\"一尘惊呼着要阻拦,却被妻子推开。鲜血在污浊水面晕开,竟渐渐凝成朵朵红莲。老教师突然想起族谱记载:周家女儿出嫁前,都要在绣绷里藏一滴处子血,以应\"血祭河神\"的古礼。
李振国默默脱下布鞋,赤脚踏进冰冷的河水。他捧起一抔泥浆,突然朗声唱起荒腔走板的渔歌调。歌声起处,陶罐里的烛火次第亮起,将整条河映得如同流淌的星河。
这一夜,茅山涡村的男女老少在河边守到天明。当第一缕阳光刺破雾霭时,有人惊觉河面浮起一层银鳞——不是死鱼,而是无数尾银鱼逆流而上,在晨光中跳跃如碎钻。
\"是银鱼!\"老篾匠浑浊的眼里泛起泪光,\"五十年前发大水,最后一条银鱼就是被我爹救下的……\"
李振国蹲下身,看着小鱼苗亲吻自己布满老茧的手掌。他忽然想起昨夜阿秀滴血入河时,小杨悄悄对他说的那番话:\"村长,我在省城实验室见过这种银鱼,它们只在无污染的水域存活……\"
河对岸的山坡上,晨雾中隐约可见几台挖掘机正在撤离。李振国知道,这场战役远未结束,但此刻他更在意的是一尘正在河边搭建的简易实验室——年轻人用网购的试剂盒,在给河水做净化实验。
\"村长,您说这河能变清吗?\"小杨蹲在他身旁,手机屏幕亮着\"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大全\"。
李振国望着河面跳跃的银鱼,突然笑了。他想起三十年前,自己带着村民在山洪后重建家园,有个城里来的记者问他:\"老李,你们图啥?\"当时他指着正在夯土的村民说:\"看见没?那后生夯三锤,这姑娘递两趟土,配合得跟排练过似的。这就是咱庄稼人的道,天塌下来,手不能停。\"
此刻,他轻轻拍着小杨的肩膀:\"娃啊,这河就跟人一样,病了得治。但治病不是把五脏六腑都换了,是得把淤血放了,把烂肉剜了,让该活的活,该长的长。\"
河对岸突然传来悠长的汽笛声,一列火车正从新建的高架桥上驶过。李振国眯起眼睛,看见车身上喷涂的\"乡村振兴号\"字样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他忽然想起族谱里夹着的那张泛黄照片——1958年,第一代村民在茅山涡站合影,背景是刚通车的绿皮火车。
\"变喽……\"他喃喃自语,从怀里掏出半块硬得像石头的玉米饼,掰成两半递给小杨,\"吃吧,吃完跟我去趟县里。听说省城来了专家组,咱得把银鱼和检测报告都带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