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88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5章 涡村商改事 众议起纷纭 守本求新处 明朝富梦存,山外吹来的风,天涯88,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可话又说回来,咱们也不能光顾着眼前这点儿蝇头小利,祖宗留下的规矩和风水,咱得好好掂量掂量,不能给断了根。这就好比大树没了根,还怎么在这世上顶天立地?” 这时,一个头发斑白、面容慈祥却又带着几分威严的老太太缓缓开了口。她坐在一张有些年头、摇摇欲坠的木凳上,手里拿着一串佛珠,一颗颗圆润的珠子在她指尖轻轻捻动,发出细微的 “沙沙” 声,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箴言。她眼神里满是对传统的尊重和敬畏,目光缓缓扫过众人,那目光犹如一道无形的枷锁,似乎在提醒着大家莫要忘本,莫要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迷失了自我。
就在众人争论不休时,李伯一直坐在一旁的石头上,沉默不语。我快步走到李伯跟前,急切地问道:“李伯啊,您这是图个啥吗?咱这村子,打从记事起就是这副穷得叮当响的模样,娃娃们念书,书包都是补丁摞补丁,看着都让人心如刀绞。咱想着,开发旅游,好歹能给大伙儿指条活路,让娃娃们有个光明的奔头不是?”
李伯缓慢地抬起头,眼神略显浑浊却透着历经世事的沧桑,犹如一潭深不见底的湖水。他头发斑白,胡须稀疏,杂乱地分布在下巴和两腮,活像一堆杂乱无章的枯草。脸上那沟壑纵横的模样,是岁月和风霜精心雕琢的痕迹,每一道皱纹仿佛都在诉说着往昔的艰辛与苦难,那是一部无字的史诗。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老蓝布衫,衣角有些磨损,裤腿挽得高高的,露出布满青筋的小腿,那是常年在田间地头劳作留下的印记,如同古老的图腾。他手里握着旱烟袋,静静地听着我的话,眼神里既有对我提议的迟疑,犹如暴风雨来临前的犹豫,也有对现状的无奈和不甘,恰似被困在笼子里的猛兽。过了好一会儿,李伯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沙哑,像是从老旧的风箱里挤出来的声音,带着一种让人揪心的沉重:“娃啊,你心是好的,咱都懂。可这地,是咱祖祖辈辈的命根子,旅游一搞,山挖了,水污了,咱的后代还靠啥活?咱是穷,可穷得有骨气,不能为了眼前这点利益,就把根给断了。就像那楚霸王项羽,虽四面楚歌,却不肯过江东,咱也不能丢了这股子硬气!”
李伯的话让我想起邻村的一件事。邻村为了发展经济,引进了一家化工厂,一开始村民们确实赚了不少钱,可没过几年,河水被污染,庄稼颗粒无收,村民们的身体也出现了各种问题。想到这里,我陷入了沉思。
众人听了李伯的话,也都陷入了沉默。一时间,老槐树下鸦雀无声,只有微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仿佛是大自然在为这场激烈的讨论轻声叹息。许久,一个中年大叔打破了沉默:“要不,咱们再合计合计?找些专家来看看,这开发到底咋搞才能既保住风水,又能让村子富起来。就像当年诸葛亮巧用空城计,说不定咱也能想出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他的提议得到了一些人的点头赞同。我也挠挠头,若有所思地说:“大叔这主意不错,我这就去打听打听,看能不能联系上懂行的人。”
于是,这场关乎村子未来的讨论,暂时画上了一个逗号,后续的发展,依然充满着未知与变数,等待着茅山涡村的人们去探索、去抉择…… 就如同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的船只,不知前方等待着的是风平浪静还是惊涛骇浪,可即便如此,他们也只能怀揣着希望,勇敢地向前驶去,因为这是他们的命运,是他们对这片土地的责任与担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