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殿的八咫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章 师大逐光,戈壁与槐花的恋曲,宣德殿的八咫乌,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1991 年 8 月末,石家庄的太阳仍散发着灼人的热度,将站前广场烤得发烫。陈默背着军绿色帆布包,里面装着小姨亲手缝制的被褥和几本绘画书籍,怀揣着录取通知书,大步走出石家庄火车站。广场上,人声鼎沸,拉客的三轮车夫扯着嗓子招揽生意,喇叭里播放着流行歌曲《我想有个家》,与人们的喧闹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充满烟火气的画面。
陈默随着指示牌来到公交站台,破旧的站牌上贴着几张褪色的线路图。候车的人群中,既有穿着蓝色工装、骑着二八自行车赶去上班的工人,也有和他一样穿着朴素、眼神中透着好奇的新生。不多时,一辆车身满是斑驳锈迹的 107 路公交车缓缓驶来,陈默费力地挤上车,投了 5 毛钱硬币,在靠近后门的位置勉强站稳。车内弥漫着一股闷热的气息,混合着汗味和汽油味,让人有些喘不过气。
“嘎吱 ——” 公交车启动时发出一阵刺耳的声响,陈默将目光投向窗外。街边的槐树郁郁葱葱,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在地面上投下一片片光斑。公交车沿着裕华路一路西行,路过人民商场时,陈默看到商场门口排着长队,人们正在抢购新款的电视机。当车行驶至华北制药厂时,高大的厂房和冒着青烟的烟囱映入眼帘,彰显着这座城市的工业底蕴。
随着公交车逐渐驶向西南方向,高楼大厦渐渐被低矮的砖瓦房所取代,道路两旁出现了大片的农田。玉米在微风中沙沙作响,散发着阵阵清香。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公交车在 “河北师范大学” 站缓缓停下。
陈默下车后,一眼便瞧见一位身着卡其色风衣的女孩。女孩一头乌黑的直发柔顺地垂至腰间,身材修长,每一步都踏得轻盈又优雅。她的侧脸线条柔美,恰似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让陈默不禁微微一怔。巧的是,女孩也正朝新生报到处走去。陈默犹豫片刻,快步跟了上去。
“同学,你也是来报到的吗?” 陈默鼓起勇气问道。女孩转过头,露出甜美的笑容,眼睛弯成月牙:“是啊,你哪个专业?”“美术系油画专业。” 陈默回答。女孩眼睛一亮:“太巧了,我也是!” 两人一边走向报道处,一边愉快地交谈,得知女孩叫林悦。
报到结束后,老师通知大家,三天后正式开课。林悦有事先行离开,陈默怀揣着别样的心情,随着人流走进校园,主干道两旁的杨树高大挺拔,枝叶在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欢迎新同学的到来。道路尽头,是一座苏式风格的图书馆。图书馆外墙爬满了绿色的爬山虎,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图书馆前的花坛里,月季花和串红争奇斗艳,散发出阵阵芬芳。
沿着主干道继续前行,陈默来到了音乐学院。富有年代感的教学楼里,传来悠扬的手风琴声和激昂的歌声。不远处的体育场上,同学们正在进行篮球比赛,围观的人群不时发出阵阵喝彩声。
陈默按照指示牌的方向,来到了男生宿舍区。宿舍区由几栋四层的红砖楼组成,每栋楼前都摆放着几个铁皮垃圾桶。陈默找到自己所在的 3 号楼 305 宿舍,深吸一口气,推开门。
“嘿!兄弟,可算把你盼来了,就等你‘会师’啦!” 一个身材高大魁梧、操着浓重东北口音的男生热情地迎了上来。他叫董庆书,来自佳木斯。董庆书穿着一件印有 “佳木斯冰球队” 字样的运动衫,留着寸头,皮肤黝黑,笑起来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让人感觉格外亲切。
“哟!新舍友来啦!” 一个五大三粗的身影 “嗖” 地从椅子上弹起,震得椅子 “嘎吱” 作响。此人正是孟祥久,来自山东曹县。他脑袋硕大,脖子短粗,浑身散发着一股莽撞劲儿,身上的白背心被撑得紧紧的,仿佛随时都会裂开。说话时,嗓门大得像敲铜锣,震得人耳朵嗡嗡响。
“终于又多了一位伙伴,这下宿舍更热闹了!” 一个长着娃娃脸的男生笑着从书桌旁站起身来。他叫温昭,来自山西朔州。温昭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牛仔外套,留着稍长的头发,眼神中透着一股文艺气息。
陈默笑着和大家打招呼,放下行李后,便和舍友们聊了起来。就在这时,温昭从床底拖出一把略显陈旧的吉他,兴奋地说:“没想到吧,我把这宝贝带来了!” 董庆书立刻来了兴致,一把夺过吉他:“好家伙,有这玩意儿,今晚可有乐子了!”
孟祥久见状,一个箭步冲上前,粗声粗气地嚷道:“快让我瞅瞅!这能弹出啥好调调?” 他伸手就去抢吉他,差点把温昭拽个踉跄。
陈默看着吉他,目光中闪过一丝熟悉。他想起在故乡,跟着哈萨克牧民学琴的日子。那些夜晚,篝火熊熊,牧民们围坐在一起,弹着吉他,唱着悠扬的民歌。多年的学习,让他掌握了许多民族乐曲的弹奏技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