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殿的八咫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19章 归途与依偎,戈壁与槐花的恋曲,宣德殿的八咫乌,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木垒的清晨还浸在薄雾里,白杨树的叶片上凝着晶莹的露珠,在晨光中微微发亮。陈默和牛萍站在院子里,牛萍的母亲正往他们的背包里塞着刚烤好的烤饼,“路上吃,别饿着。” 老人的手有些粗糙,布满老茧,却把袋子系得格外紧实。牛萍的父亲站在一旁,默不作声地往陈默手里塞了一把晒干的香菜,“城里买的没这个香,带回去做菜。”
二舅拍了拍陈默的肩膀,力道大得让他往前踉跄了一步,“好好待萍萍,下次再来跟二舅学开拖拉机!” 二舅的脸上带着笑,眼角的皱纹挤成一团,可陈默分明看见他转身时偷偷抹了把眼睛。牛萍红着眼圈,挨个拥抱了家人,“爸、妈、二舅,我们走了,你们多保重身体。”
班车发动的声音打破了清晨的宁静,陈默和牛萍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家人的身影在后视镜里越来越小,最后化作几个模糊的点。牛萍靠在陈默肩上,轻声说:“每次离开家都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陈默伸手搂住她的肩膀,下巴蹭了蹭她的头顶,“等以后咱们日子好了,把叔叔阿姨都接到城里住。”
出了县城,车子驶入广袤的戈壁滩。九月的风裹挟着细沙,拍打着车窗,发出沙沙的声响。远处的地平线起伏着,像是大地的脊梁,偶有几株骆驼刺顽强地生长着,在风中摇曳。天空蓝得近乎透明,大朵大朵的白云仿佛触手可及,阳光透过云层洒下,在戈壁上形成一片片明暗交错的光影。
“看,那是雅丹地貌。” 牛萍突然坐直身子,指着窗外。陈默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形态各异的土丘在风沙的侵蚀下,宛如神秘的城堡和巨兽,在阳光下泛着红褐色的光芒。“小时候听老人说,这里晚上会有妖怪出没。” 牛萍说着,往陈默怀里缩了缩,眼睛却依然好奇地盯着窗外。
车子在颠簸中前行,陈默看着牛萍疲惫的侧脸,伸手轻轻将她散落的发丝别到耳后。牛萍闭着眼睛,睫毛在眼下投出长长的阴影,嘴角微微上扬,似乎在做着甜美的梦。陈默心里泛起一阵温柔,低头在她额头上轻轻一吻。
中午时分,班车抵达奇台。车站里人头攒动,操着不同口音的旅客来来往往。空气中弥漫着烤包子的香味、汗味和汽车尾气混合的气息。“抓紧我。” 陈默紧紧握住牛萍的手,在人群中艰难地穿行。他们要在这儿转乘去乌鲁木齐的车,还得去售票处排队买票。
售票处的队伍排得老长,像一条蜿蜒的长龙。队伍里有人大声地打着电话,有人用奇台方言和旁人闲聊,时不时爆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前面的,快点行不行!” 一个穿着花衬衫的汉子不耐烦地喊道,他的额头沁满汗珠,手里攥着皱巴巴的钞票。
牛萍踮起脚尖,试图看清售票窗口的情况,“还有三个人就到我们了。” 她转头对陈默说,声音里带着一丝焦急。陈默从背包里拿出水壶,拧开盖子递给她,“先喝点水,别着急。” 牛萍喝了一口,又递给陈默,两人就这样在拥挤的人群中,分享着一瓶水,仿佛周围的喧嚣都与他们无关。
终于买到票,两人在候车室找了个角落坐下。牛萍从包里拿出母亲塞的馕饼,掰了一块递给陈默,“吃点吧,早上走得急,都没好好吃饭。” 馕饼还带着余温,咬一口,麦香四溢。陈默看着牛萍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心里满是满足,“以后我也学做馕,天天做给你吃。” 牛萍听了,脸颊泛起红晕,“就你会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