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报纸的影响力
杰外生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7章 报纸的影响力,大唐:渭水之盟后我决定自立为王,杰外生枝,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县令的呼吸都快要停滞了。
三天!
仅仅三天!
这辆神奇的马车竟然只用了三天时间就从雁云城抵达了辽东城!
这简直是神迹!
他原本以为,就算这新式马车再快,至少也得需要五六天的时间才能到达,毕竟两地之间山高路远,路况复杂。
可是,现实却狠狠地打了他的脸,也让他心中升腾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和兴奋。
主簿更是激动得语无伦次,他颤抖着嘴唇,喃喃自语道:“三天…三天…这…这怎么可能…”他用力地揉了揉眼睛,再次确认自己看到的不是幻觉。
这辆马车,不仅速度快得惊人,而且造型也极为独特,车身流畅的线条,精美的装饰,无不彰显着大炎王朝的强大和繁荣。
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惊呼,人们纷纷伸长脖子,踮起脚尖,想要看得更清楚一些。
“太快了!太神奇了!”
“这简直就是神迹啊!”
“大炎王朝真是太厉害了!”
赞叹声、惊呼声此起彼伏,汇成一片巨大的声浪,响彻整个辽东城。
马车在众人的瞩目下,缓缓驶入辽东城的驿站。
车门打开,一个身穿黑色锦袍,头戴紫金冠的年轻男子从车上走了下来。
他身材挺拔,面容俊朗,眉宇间透着一股帝王的威严,正是大炎帝王李川。
辽东城的官员早已等候多时,见到李川下车,立刻迎了上去,躬身行礼道:“恭迎陛下!”
李川微微颔首,目光扫过众人,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微笑。
他此番前来辽东城,除了巡视民情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那就是考察辽东城的建设情况。
在众人的簇拥下,李川前往城主府。
沿途,他看到了一些高句丽时期遗留下来的雕塑。
这些雕塑造型奇特,雕工精细,展现了高句丽独特的文化艺术。
一位辽东城官员指着这些雕塑,对李川说道:“陛下,这些都是高句丽人留下来的遗物,是否需要拆除?”
李川沉吟片刻,摇了摇头,说道:“不必拆除,这些雕塑也是历史的见证,可以保留下来。不过,我们需要在这些雕塑的头上树立大炎的旗帜,以示我大炎王朝的威严。”
官员们闻言,纷纷点头称是。
李川在辽东城停留了数日,考察了当地的民情、经济和军事情况,并对辽东城的未来发展做出了重要指示。
数日后,李川带着和珅、郭守敬等人,乘坐马车返回雁云城。
当马车再次出现在炎驰车站时,等候在此的百姓们再次沸腾了。
“回来了!回来了!”
“天哪!这才几天啊!”
“这马车也太快了吧!”
人们纷纷惊叹不已,他们无法想象,这辆马车竟然只用了短短几天的时间就往返于雁云城和辽东城之间。
一位老者激动地说道:“我活了大半辈子,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快的马车!大炎王朝真是太强大了!”
一个年轻人兴奋地说道:“有了这马车,以后我们出行就方便多了!”
一个妇人感慨地说道:“这都是陛下的功劳啊!”
人们对李川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李川看着眼前欢呼雀跃的人群,心中充满了自豪和喜悦。
他知道,大炎王朝的崛起,离不开每一个大炎人的努力和奉献。
他转头对和珅说道:“传令下去,将此日定为马车日!”
和珅躬身领命,正要转身离去,却突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喧闹声……
雁云城外,尘土飞扬,数千铁骑排列整齐,旌旗猎猎,象征着大炎王朝的黑色旗帜在风中翻卷,如同翻滚的黑色浪潮。
李川站在高台上,俯视着下方雄壮的军队,一股豪情壮志油然而生。
“今日,朕宣布,将此日定为马车日,以纪念我大炎新型马车的诞生!”李川的声音洪亮而有力,在广场上空回荡。
士兵们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
新型马车的出现,不仅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机动性,也极大地促进了大炎王朝的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大唐青州浦县,却是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
正午时分,阳光毒辣,浦县的街道上行人稀少。
唯有几个衣衫褴褛的乞丐蜷缩在墙角,躲避着烈日的炙烤。
突然,一声清脆的叫卖声打破了街道的宁静:“大炎周报!大炎周报!最新消息!亩产四十担的庄稼!”
一个穿着破旧短衫的小贩,手里拿着一叠报纸,沿着街道一路叫卖。
他的嗓音沙哑,却充满了热情。
“亩产四十担?这怎么可能!”一个路过的老农停下脚步,满脸怀疑地问道。
“千真万确!报纸上都写着呢!”小贩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语气肯定地说道。
老农将信将疑地凑上前去,想要看个究竟。
周围几个闲汉也围了上来,好奇地伸长了脖子。
“我不识字,谁来念念?”老农尴尬地挠了挠头。
人群中一个略显富态的中年男子站了出来,“我来念!”他掏出几枚铜钱递给小贩,接过一份报纸,大声念了起来:“近日,我大炎王朝青州府发现一种名为‘土豆’的神奇作物,亩产竟高达四十担!……”
随着中年男子的朗读声,周围的百姓们都露出了震惊的表情。
“四十担?这…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一个年轻的农夫惊呼道。
“是啊,就算是上好的水田,一年也才产个五六担,这土豆怎么可能产这么多?”一个老妇人附和道。
人群中议论纷纷,质疑声、惊叹声此起彼伏。
“我亲眼所见!我家的田地就种了土豆,亩产确实有四十担!”一个身材魁梧的汉子站了出来,大声说道。
众人闻言,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他。
“你…你说的可是真的?”老农颤抖着声音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