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青苗计划的破土时刻
上班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4章 青苗计划的破土时刻,重生祁同伟之重拾初心,上班苦,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省委礼堂里,璀璨的水晶吊灯洒下明亮且柔和的光,将猩红色地毯映照得格外夺目。地毯从礼堂入口蜿蜒至讲台之下,宛如一条涌动的红色长河。祁同伟步伐稳健地走向讲台,他锃亮的皮鞋与光滑的大理石地面每一次触碰,清脆声响便在宽敞寂静的礼堂里悠悠回荡。台下,全省组织系统的负责人整齐就座,身着深色西装,神色专注。礼堂后排,一些被临时通知列席的年轻干部代表零星而坐,个个神情紧张又满怀期待。他们手中崭新的笔记本,扉页上烫金的 “汉东省干部培训” 字样,在灯光下散发着庄重的光泽,似乎在默默诉说即将开启的干部培养计划意义非凡。
“同志们,” 祁同伟抬手把讲话稿轻轻放在讲台上,目光如锐利的探照灯,缓缓扫过前排那些鬓角染霜的老干部,“我审阅某县统计报表时,发现 35 岁以下科级干部占比竟不足 12%,那一刻,我的心像被沉甸甸的石头压住,满是忧虑。” 说完,他侧身熟练翻开身旁的文件夹,抽出一张制作精良的数据图表。投影仪启动,柱状图清晰投射在礼堂前方的巨大幕布上,图表里鲜明的对比数据,像一记记警钟,重重敲在每位与会者心头。“大家看,” 祁同伟伸出手指,指向图表关键数据,声音低沉却有力,“我们的干部队伍,正毫无征兆地面临严峻的断层危机。若不及时采取有力措施,长此以往,必将给汉东省的长远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张建国听后,下意识微微调整坐姿,眉头轻皱,脑海迅速回想起上个月常委会的场景。当时,祁同伟正是凭借这组极具说服力的数据,在激烈讨论与博弈中,成功说服半数常委,为 “青苗计划” 的初步推进打下基础。此刻,祁同伟声音陡然拔高,如洪钟般在礼堂回响:“我郑重强调,青苗计划绝不是搞形式主义的花架子!从今年起,每个市直部门必须无条件拿出 3 个正科级岗位,用于定向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同时,县委书记手中的年轻干部推荐名额,将直接与当地绩效考核紧密挂钩。绩效考核成绩优异的,推荐名额相应增加;反之则削减。务必让每位县委书记深刻认识到,培养年轻干部不是可做可不做的额外任务,而是关乎地方发展大局的核心职责。” 这话像一阵强劲东风,瞬间让后排几个年轻干部精神一振,他们不自觉挺直腰板,眼中闪烁兴奋与期待的光芒,仿佛看到机遇之门正缓缓打开。然而,前排几位资历深的局长相互对视一眼,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意味深长,轻轻挪动座椅,低声交流着只有彼此能听见的话语,似乎对计划的实施有所保留。
这时,坐在第三排的省人社厅副厅长缓缓举手,打破短暂平静。他起身,神色关切,语气带着担忧:“祁书记,基层工作繁杂琐碎、千头万绪,年轻干部社会阅历浅,工作经验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贸然提拔,会不会在实际工作中频繁出错,进而影响基层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 话音刚落,礼堂原本安静的氛围被打破,人们纷纷交头接耳,低声议论。与此同时,礼堂的空调发出轻微嗡鸣声,仿佛在为这场激烈讨论增添别样背景音。祁同伟听后,不慌不忙摘下眼镜,从上衣口袋掏出洁白手帕,仔细擦拭镜片。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却像有无形力量,让全场瞬间陷入短暂而凝重的沉默。所有人静静注视着祁同伟,等待他的回应。祁同伟重新戴上擦拭干净的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如出鞘利刃,锐利坚定:“回溯到 1982 年,深圳蛇口工业区在全国率先公开招聘干部。当时,社会各界质疑声铺天盖地,远比我们现在面临的声音强烈。然而,正是那些怀揣理想与激情、被外界视为‘不安分’的年轻人,勇敢喊出‘时间就是金钱’这句振聋发聩的口号,一举撕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崭新口子,为特区蓬勃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
他缓缓走下讲台,迈着稳健步伐,沿过道中央前行,边走边说:“同志们,当下我们所处的时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这种大背景下,我们急需的,绝不是只会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的执行者,而是能在政策空白处大胆探索、积极创新,精准填出答案的破题人。我明确要求,青苗计划的首批入选人员,必须有在信访局轮岗锻炼的经历,亲身体验过基层矛盾的复杂尖锐;还要深度参与过征地拆迁等棘手工作,切实了解民生疾苦与发展难题。因为我们都清楚,温室里培育不出能抵御狂风暴雨的参天大树,只有让年轻干部在艰苦复杂环境中经受磨砺,才能真正成长为堪当大任的栋梁之材。” 这话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坐在礼堂角落的信访局副局长,不由自主微微点头,眼神流露出认同与欣慰。原来,上个月他刚向祁同伟提交过一份关于年轻干部轮岗的详细建议报告,此刻听到祁同伟如此重视并提及相关内容,内心感慨万千。
动员会结束后,祁同伟径直来到贵宾室,召见组织部长。贵宾室装修典雅庄重,房间中央摆放着一张厚重的红木茶几,茶几上一套精致茶具,正散发着铁观音特有的浓郁香气,袅袅热气在空气中升腾,为略显严肃的空间增添了一丝柔和氛围。祁同伟轻轻坐下,伸手翻开面前的《青苗计划实施细则》草案,目光快速扫过页面,随后拿起红笔,在 “选拔标准” 章节重重画了个醒目的圈:“在业务能力这一栏,我觉得应降低‘学历背景’这一指标的权重,放到最后考量。近期我了解到,某市报上来的初步候选名单,清一色是名牌大学的选调生。名牌大学教育资源优质,这些选调生知识储备扎实,但干部选拔不能只看学历。我们需要的是综合素质过硬、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
组织部长听后,迅速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准备详细记录祁同伟的指示。这时,祁同伟却突然起身,踱步到窗边。他轻轻拉开窗帘一角,向外望去,只见省委大院小径上,几名年轻公务员抱着厚厚的文件匆匆走过。此时正值午后,明媚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将他们年轻有活力的身影拉得很长。祁同伟目光中流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片刻后,缓缓开口,声音带着少见的感慨:“上个月我去基层调研,遇到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乡镇女干部。她扎根基层,一心为民,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她带领当地村民利用互联网平台直播卖山货,仅三个月就成功让村集体收入翻了三倍。这样的干部,既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又有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才是我们真正要寻觅和培养的优秀苗子。我们的选拔标准,应向这些在基层一线做出突出成绩的干部倾斜,让更多有能力、有担当的年轻人脱颖而出。”
选拔标准讨论会三天后如期召开。会议室内气氛紧张严肃,与会人员围坐在椭圆形会议桌前,每人面前都摆放着一份详细的选拔标准草案。看到 “政治素养” 一项的具体细则时,纪委书记眉头轻皱,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神情专注严肃地说:“祁书记,关于‘重大事件中的表现’这一考核指标,实际操作中该怎么精准量化?量化标准要是不够严谨科学,很可能给别有用心的人钻空子,影响整个选拔工作的公平公正。” 此话一出,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所有人目光齐刷刷聚焦在祁同伟身上,等待他给出令人信服的解答。
祁同伟没有立刻回应,不紧不慢从身旁文件袋里掏出一叠剪报,这些剪报都来自今年抗洪期间的各大新闻媒体报道。他把几张照片小心地平铺在会议桌上,照片中,一位镇党委副书记的身影格外显眼。只见他身着沾满泥泞的雨衣,连续七天坚守在抗洪堤坝上,嗓子喊到沙哑几乎说不出话,仍用手势奋力指挥抢险工作,眼神透着坚定与执着。祁同伟伸出手指,重重敲在照片上,发出 “咚咚” 声响,语气坚定地说:“大家仔细看看这位同志,面对如此严峻的自然灾害,他不顾个人安危,始终奋战在抗洪抢险最前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这样的干部,政治素养还用通过复杂的量化打分评判吗?他的所作所为,就是最好的证明。我们制定考核标准,不能只局限于冰冷的数字和条文,更要关注干部在关键时刻的实际表现,注重那些能真正体现党性原则和为民情怀的行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