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峨眉山猴:从山林精灵到文化符号
美丽雅阁21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章 峨眉山猴:从山林精灵到文化符号,青春靓丽2020:5:28,美丽雅阁210,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峨眉山猴:从山林精灵到文化符号
在峨眉山的峰峦翠谷间,活跃着一群灵动的身影,它们就是峨眉山猴,学名藏酋猴,作为峨眉山的“常住居民”,与这座名山的历史紧紧交织在一起,成为一道独特的自然与文化景观。
古老渊源:峨眉山猴的初现
峨眉山猴的历史可追溯至久远的年代。据传说,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古代,峨眉山就有“青猿洗钵”“白猿献果”等美丽传说流传。相传峨眉山高僧茂真和尚和药仙孙思邈经常在一起下棋,全靠一只青猴传书捎信,约定下棋时间,这便是“青猿洗钵”的故事 。而“白猿献果”则讲述了不知何年何月,两位香客朝山,行至木皮岭时苦于无水解渴,一只毛色雪白的猴子将三枚大蟠桃放在路边,二人吃了蟠桃之后,顿觉身轻,飞升而去。这些传说虽充满奇幻色彩,但也侧面反映出峨眉山猴与人类、宗教文化早有渊源。
从科学角度来看,峨眉山猴作为藏酋猴的一个亚种,是中国特有种,主要分布于海拔1200 - 2080米的中山地区,在峨眉山这片得天独厚的山林中繁衍生息。这里气候温和、花草繁茂、茂林修竹,又有流泉飞瀑,为猴群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
从山林到人间:人猴关系的演变
过去,峨眉山猴依靠山林中的野果、植物嫩叶、昆虫等为生,过着相对自在的野生生活 。它们栖息在高山深谷的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或稀树多岩之处,晚间多住岩洞或岩崖,有时也上树过夜。那时的它们,对人类敬而远之,人类也较少打扰它们的生活。
然而,随着峨眉山旅游业的兴起,人猴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后,峨眉山旅游公路和客运架空索道开通,游客数量激增。一些游客出于喜爱,开始向猴子投喂食物。起初,猴子们对这些“嗟来之食”感到新奇,慢慢地,它们习惯了这种不劳而获的获取方式,变得越来越依赖人类投喂 。它们不再费力寻找野食,而是聚集在游客登山必经之路和景区周边,等待游客“赏赐”食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