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墨与山岚:当写作遇见峨眉山的晨昏
美丽雅阁21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章 墨与山岚:当写作遇见峨眉山的晨昏,青春靓丽2020:5:28,美丽雅阁210,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峨眉山的晨昏线是流动的墨轴,清晨的朝晖是淡金的朱砂,黄昏的雾霭是浓淡相宜的水墨。我抱着笔记本坐在伏虎寺后的“虎溪听泉”石上,看师父在对岸竹林里打太极,竹影随他的招式在宣纸上游移,像极了笔尖在纸页上的起承转合。
“注意看这竹叶。”师父的动作忽然定在“白鹤亮翅”,衣袂拂过竹枝,露珠簌簌落在他脚边的水洼里,“朝阳里的竹叶是‘撇’,边缘带锋;暮霭中的竹叶是‘捺’,尾端含润——文字如竹,不同时辰有不同的笔意。”
晨光里的“露锋”:捕捉瞬间的sharpness
清晨四点,我跟着师父登上舍身崖。天边刚破鱼肚白,他递来一支狼毫笔:“写‘日出’。”
我握着笔,看霞光在云海上洇开,忽然想起他说的“露锋”——笔尖触纸时要快而稳,像晨光刺破夜雾。于是写下:“云被撕开口子时,金液溅了满山。松针接住第一滴光,瞬间亮得发颤。”
师父用拐杖尖在石面上画了个圆圈:“这‘撕’字用得妙。日出不是温柔的,是带着力道的‘破’——好的开头要像晨露坠荷,啪嗒一声,惊起涟漪。”
正午日头下的“藏锋”:让情绪在阴影里生长
正午的纯阳殿,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师父抄经的宣纸上织出菱形的光网。他忽然放下笔,指着窗格投在经书上的影子:“你看这‘佛’字,一半在光里,一半在暗处。写情绪也要这样——把七分‘苦’藏在光的背面,只让三分‘涩’浮在纸面。”
我翻开前几日写的片段,主角在佛前忏悔的段落里满是“痛哭流涕”“肝肠寸断”。师父用红笔圈住“她盯着香灰缸里的玉佩,指甲深深掐进掌心”:“这就够了。掌心的疼比眼泪更重,藏着的玉佩比哭声更响——藏锋不是软弱,是让读者自己摸到伤口。”
暮霭中的“飞白”:在留白处见真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