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88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5章 麦浪卷残阳, 银簪裂晓霜。 地书凝血碧, 麦种续根香。,山外吹来的风,天涯88,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明日我去县档案馆。\"阿秀从供桌暗格取出《青禾村志》,泛黄的纸页间夹着1958年的老照片。照片里,她的太爷爷站在堆满麦穗的晒谷场,背后是成片被砍伐的防护林。照片背面写着:\"后人谨记,毁田一时易,护粮万代难。\"

黎明前的茅山窝村像口沸腾的锅。年轻人举着\"还我口粮\"的横幅,老人们在田埂上焚香祷告,孩子们抱着从废墟里捡回的麦穗。一尘站在田垄上,忽然想起爷爷临终前的话:\"这村子的魂,不在祠堂,不在族谱,在每一个把根扎在土里的人。\"

\"乡亲们!\"他跳上石磨,伤口渗出的血在衣襟上绽开朵朵红梅,\"他们要地上的粮,我们要土里的生!他们想用卡车碾碎我们的根,我们就把根扎得更深!\"他抓起一把麦粒塞进嘴里,苦涩在舌尖蔓延,\"尝尝!这是祖辈的魂,是咱们的命!\"

人群突然安静。阿秀抱着木盒走到前排,盒中照片上的字迹在阳光下泛着微光。老周头突然跪地,扯开衣襟露出背上的伤疤:\"当年大炼钢铁,我爹护着这片麦田,被打成'右派'!这疤不是耻辱,是青禾村的印记!\"

疤脸男人从卡车上跳下,挥舞着文件:\"谁敢阻拦,就是违法!\"阿秀的铜簪已抵住他咽喉,簪头的喜鹊在阳光下泛着寒光:\"你知道这簪子的来历吗?我太奶奶用陪嫁银镯换来五斗米,救过全村。她临终前说:'玉可碎,不可弃其洁;人可穷,不可失其节。'\"

当第一辆卡车启动时,村民们手挽手站成一排。他们不喊不闹,只是静静站着,像沉默的稻草人。一尘握紧阿秀的手,感受着她手心的温度,还有那半截铜簪,深深嵌进他们相握的掌心。

卡车队伍最终停在村口。疤脸男人接到电话后,脸色比暮色还阴沉。村民们不知道电话那头说了什么,只看见他朝地上啐了口带血的唾沫,带着车队灰溜溜撤退。

深夜,阿秀在祠堂翻开《青禾村志》,泛黄的纸页间突然掉出张地契。借着烛光,她看见上面盖着民国三十四年的官印,地契四角画着四株麦穗,中间用朱砂写着:\"麦生于土,无土则枯,然其根,必向沃野。\"

一尘推门而入,短打上沾满草屑。他怀里抱着个陶罐,里面装着从粮仓裂缝里收集的麦种。\"县里来人了。\"他声音沙哑,\"说要在茅山建'现代农业示范区',但……\"他突然住口,从怀里掏出半截铁钩,钩身上刻着\"金麦穗集团007\"。

阿秀突然笑了。她将铜簪浸入烛火,银鹊在火光中变成血色。\"尘哥,还记得太奶奶换粮那日吗?\"她声音轻柔,\"她说麦子能重生,人心也能。\"她将地契按在丈夫渗血的伤口上,\"这伤不是耻辱,是青禾村给世界的答案——我们可以受伤,但永远不会屈服。\"

窗外,麦浪在月光下翻滚,像片金色的海洋。一尘忽然明白,这片土地上的战争从未停止,从太爷爷的火铳到父亲的草袋,再到他们这代人的血肉之躯。但只要麦种还在,只要铜簪的银光不灭,青禾村就永远活着,在每一粒麦子里,在每一道伤疤里,在每一代人倔强的脊梁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魔道:夜猎笔记

聆梵音

网游:游戏反馈现实,我属性爆炸

一抹鱼肚儿白

神话入侵:我在地球斩神明

黄笔

宠妃生存全靠苟,陛下却想天长地久

山见我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凉拌日月

全家护养妹,我高嫁东宫他们急了

久别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