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88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5章 麦浪卷残阳, 银簪裂晓霜。 地书凝血碧, 麦种续根香。,山外吹来的风,天涯88,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惊蛰的雷声在云层里翻滚了半月,终究没舍得惊醒沉睡的麦苗。直到小满将至,茅山窝村的晒谷场才被金灿灿的麦浪淹没,空气里漂浮着麦粒爆破的甜腥气。一尘站在三丈高的麦垛上,看阿秀提着竹篮穿梭其间,火红的嫁衣在麦海里时隐时现,像团跳动的火。
\"当家的!\"阿秀扬起沾着麦芒的脸,鬓角的并蒂莲步摇在阳光下闪烁,\"你闻这麦香,可比城里的香水醉人?\"她忽然踮起脚尖,将一粒饱满的麦穗塞进丈夫嘴里。麦芽的清甜在舌尖炸开时,西边天空突然炸响一声凄厉的\"抢粮啦\",惊得满场麻雀扑棱棱撞向铁灰色的云层。
一尘的藏青短打被狂风灌成战旗,他攥住阿秀发颤的手腕,指腹触到黏腻的冷汗——这双昨日还在揉捻喜糕面团的纤手,此刻正死死抠住石磨边缘,指节泛着青白。\"是西头粮仓!\"驼背的老周头踉跄着撞开人群,裤脚沾满带血的麦芒,\"张家小子说看见有人往麻袋里灌麦子,钢叉上还挂着块带血的肉!\"
人群炸开的瞬间,一尘看见去年暴雨夜的倒影。那时他带着青壮年跳进齐腰深的积水,用草袋筑起人墙,阿秀在祠堂里跪了整夜,膝盖染红了青砖。此刻他望着妻子苍白的脸,那句\"有我在\"卡在喉头,化作砂纸摩擦般的气音。
\"尘哥!\"阿秀突然扯下绣着并蒂莲的红盖头,粗布包头帕下露出决绝的目光。她拔下祖传的铜簪,\"啪\"地折成两段,半截塞进丈夫掌心,半截别在自己鬓角。围观的老人们倒吸冷气——这簪子是太奶奶用陪嫁银镯换的,饥荒年换过五斗糙米,救过全村三十条命。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今日我弃红妆!\"阿秀的声音像把锋利的镰刀,割开沸腾的喧嚣。一尘突然想起成亲那日,阿秀在喜帐里说的悄悄话:\"尘哥,我奶奶临终前攥着这簪子说,喜鹊朝左是顺天命,朝右是守本心。\"此刻簪头的银鹊在风中颤动,最终定格在右方。
当一尘带着村民赶到粮仓时,夕阳正将麦粒染成血色。开裂的仓门旁散落着半截钢管,管口还留着新鲜的撬痕。一尘蹲下身,指尖捻起沾着机油的布片,突然想起三个月前在县里看到的场景——某领导的远房亲戚开着黑色轿车,后座上堆着印有\"青禾面粉厂\"的麻袋。
\"是条子!\"张家小子突然指着钢管内侧的编号,\"和去年修粮库时用的钢材一个标号!\"人群瞬间安静,连风掠过麦秆的沙沙声都变得刺耳。一尘突然抄起木叉,在老槐树上重重敲了三下——这是青禾村世代相传的警讯,三声闷响惊得整片麦田的虫鸣戛然而止。
阿秀带着妇孺在田间奔走,嫁衣下摆早被麦秆勾成破布。她瞥见远处一抹藏青,却见丈夫正用脊背堵住粮仓缺口,生锈的铁钩穿透云纹短打,鲜血混着麦粒渗入泥土。这场景让她想起太奶奶的故事——那年土匪抢粮,太爷爷就是用这副身躯挡住粮仓,被火铳打穿了肺叶。
\"接着!\"阿秀甩出浸透井水的麻袋,却见一尘踉跄跪倒。夕阳下,那截铁钩泛着诡异的光,像条吸血的蚂蟥。她突然想起《牡丹亭》里杜丽娘的唱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这戏台早被拆了建面粉厂,如今连麦田都要保不住了吗?
深夜,祠堂的青瓦上铺满月光。阿秀对着铜镜拆开发髻,突然听见窗外传来断断续续的戏曲声。一尘正对着残破的戏台比划手势,短打上沾满草屑,脸上还沾着麦粉,却一本正经地唱着:\"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尘哥!\"阿秀破涕为笑,\"这《牡丹亭》唱得,倒像被猫抓了嗓子。\"话音未落,她瞥见一尘从戏台角落摸出半截铁丝,上面还沾着新鲜的泥土——这是捆扎集装箱的专用铁丝,村里根本没人见过。
阿秀突然抱紧丈夫,嫁衣碎片擦过他结痂的伤口。她想起白天在粮仓发现的布片,上面的印花竟是县里\"金麦穗集团\"的工作服。更蹊跷的是,村长赵富贵最近总往县里跑,每次回来都提着鼓囊囊的公文包,散发着雪茄的焦油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