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殿的八咫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章 正定探幽:大观园里的光影拾梦,戈壁与槐花的恋曲,宣德殿的八咫乌,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1991 年 11 月初,石家庄的天气逐渐转凉,微风中带着丝丝寒意。周末,陈默和董庆书相约前往正定县游玩,目的地是闻名遐迩的大观园。陈默对绘画的热爱,延伸到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捕捉,而董庆书则热衷于用相机记录生活的精彩瞬间,两人一拍即合。
清晨七点,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柔和地洒在校园。陈默穿着一件黑色的风衣,背着画箱,里面装着画笔、画纸等工具,他想着说不定能在游玩时即兴创作。董庆书则身着灰色夹克,脖子上挂着一台海鸥牌相机,精神抖擞。
“默子,备齐喽没?” 董庆书大步流星走向陈默,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眼神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麻溜儿的,别磨蹭!”
陈默笑着点头:“早就准备好了。就等出发了,今天指定能收获不少。”
两人乘坐公交车,一路上,街道两旁的树木已经披上了金黄的外衣,树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偶尔飘落几片,宛如金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大约一个小时后,他们抵达了正定县。
正定县城古朴而宁静,城墙巍峨耸立,城墙上的青砖在岁月的洗礼下显得斑驳陆离,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街道上,古老的建筑错落有致,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默子,瞅瞅!” 董庆书手指前方的大观园,扯着嗓子喊道,“可算到这儿了!”
大观园的大门气势恢宏,朱红色的大门上镶嵌着金色的门钉,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门楣上 “大观园” 三个大字苍劲有力,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门口两侧的石狮子威风凛凛,仿佛在守护着这座神秘的园林。
走进大观园,一股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园中亭台楼阁、假山池沼、花草树木应有尽有,布局精巧,错落有致,宛如一幅立体的水墨画。陈默深吸一口气,环顾四周,眼中满是兴奋:“庆书,这里简直太美了!每一处景色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太适合取景拍照,也很有绘画的灵感。”
董庆书一边捣鼓着相机,一边点头赞同:“那可不!就瞅这门口,指定里头老带劲了。咱今儿个高低得多拍几张!”
他们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小径两旁的菊花千姿百态,红的似火,白的如雪,黄的如金,散发着阵阵清香。远处的湖泊波光粼粼,湖面上漂浮着几片荷叶,宛如绿色的小船。湖边的垂柳依依,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舞,仿佛是少女的发丝。
“默子,麻溜儿过来!这儿的景色杠杠的!” 董庆书兴奋地招手,跑到一座古桥旁。这座古桥横跨在湖泊之上,桥身由青石板铺成,栏杆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栩栩如生的龙凤,有翩翩起舞的花鸟,还有形态各异的人物。
陈默快步走过去,站在桥中央,望着眼前的美景,微微皱眉,目光在湖光山色间反复扫视,就像在绘画时寻找最佳构图。“庆书,你看,以桥为前景,远处的湖心亭为主体,再把垂柳和湖泊作为背景,这样拍出来的照片层次感肯定很强,就像一幅景深分明的画作。”
董庆书眼睛一亮,竖起大拇指:“默子,还得是你!你这绘画的构图招儿,搁拍照上咋就这么对路呢!” 说着,他调整好相机的角度和焦距,按下快门,“咔嚓” 一声,将这美好的瞬间定格。
随后,他们来到潇湘馆。潇湘馆翠竹环绕,清幽雅致。馆内的建筑风格典雅,门窗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古色古香。陈默轻轻抚摸着竹子,感受着竹子的纹理,脸上露出陶醉的神情:“庆书,你看这竹子,疏密有致,高低错落,充满了节奏感,就像绘画中的线条,简洁而富有韵味。”
董庆书一边拍照,一边说:“默子,听你这么唠,还真是这么回事儿。这些竹子在阳光的照射下,影子投射在地面上,整出老独特的图案了,老有艺术感了!”
陈默走到一扇窗前,透过窗户向外望去,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他灵机一动:“庆书,你从这个角度拍,利用窗户的框架,将竹子和光影框在画面中,营造出一种框景的效果,就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